朱丹周一围步行送娃上学,穿棉服和路人一样朴实,女儿杭州读公立
时间:2025-11-28 16:00:05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明星家的孩子都在拼顶级私立学校? 朱丹和周一围偏偏走了另一条路。 2025年11月26日清晨,杭州滨江区的樱花跑道上,这对夫妻穿着普通棉服,手牵手步行送女儿上学。 他们8岁的女儿小小丹,没有进入一年学费几十万的国际学校,而是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钱塘实验小学读书。

就是这个公立学校的孩子,设计的红色爱心沙发竟然登上了法国卢浮宫的展台。 当其他星二代在精英教育赛道竞逐时,小小丹用她的创作证明,优质教育未必需要天价投入。 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成长环境?
杭州街头的日常
2025年11月26日早上七点多,杭州滨江区樱花跑道上晨练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朱丹扎着低马尾,周一围戴着棉帽,两人都穿着深色棉服,并肩走在人行道上。 他们刚刚送完女儿上学,正挽着手往家走。
有路人认出他们,偷偷拍了张背影照片。 照片里夫妻俩始终十指相扣,自然得就像结婚八年的普通夫妻。 周围晨练的老人和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各忙各的,没人上前打扰他们。

住在附近的居民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他们了。 “和我家娃一个学校,上学路上有时候几乎天天碰到,每次都是他俩一起送女儿上学,送完再手挽手一起走回家”。 朱丹素颜出镜,周一围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这样的打扮让不熟悉的人很容易错过这对明星夫妻。
从上海搬到杭州后,朱丹一家住在学校附近的银杏汇小区。 每天步行接送孩子成为他们的固定日程,这段十几分钟的路程成了夫妻俩交流的独处时间。 没有助理跟随,没有保镖开道,他们融入杭州街头的方式简单得让人意外。

与众不同的教育选择
小小丹就读的钱塘实验小学是杭州一所二梯队公立学校。 2025年6月,朱丹和周一围曾带着女儿参加学校面试核验,现场目击者描述周一围背着卡通书包拿着咖啡,两人全程手牵手排队。

这所公立学校“活动多,午餐丰富,不卷的话挺合适”。 面试包含绘本阅读、古诗背诵、音乐测试和跳绳等项目,小小丹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了这些常规测试。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娱乐圈很多星二代选择天价国际学校。 沙溢胡可把两个儿子送到英国留学,一年学费超过四万英镑。 张智霖的儿子读英国G5名校,黄磊的女儿去了纽约大学。

朱丹从普通工人家庭出身,凭借努力成为知名主持人。 她希望孩子能在更接近真实社会的环境中成长。 公立学校里同学们来自各种家庭背景,有做生意的家长,有上班族,有外来务工人员。
小小丹在学校里要值日打扫,要排队打饭,要学着系红领巾。 这些琐碎的日常,比贵族学校的礼仪课更让她懂得平等相处。 班主任评价小小丹“善良比聪明更珍贵”,她会把自己的点心分给忘记带早餐的同学。

惊艳卢浮宫的创作
2025年10月,小小丹设计的红色爱心沙发在法国卢浮宫展出,这件作品名为“念沙发”。 四个圆润无角的红色爱心紧密相连,分别代表爸爸、妈妈、自己和弟弟。

谈及设计初衷,小小丹在展览现场用中英文流畅表达:“如果没有爱,每一个人都是孤单的自己。 只想着自己不去关心别人,那别人也不会关心你。 所以我们需要爱”。 这番话让在场许多人难以相信出自二年级学生之口。
创作过程中,小小丹因初稿爱心不够圆润反复修改。 她坚持“爱不能有尖锐的伤害”,这份纯粹打动了评委。 作品最终从全球32国60件少年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展出期间吸引了大量观众互动试坐。

沙发的创意来源于小小丹4岁时的涂鸦。 因为父母经常出差,她想“把一家人装进沙发里”。 朱丹夫妇没有把这当作孩童的随意涂鸦,而是联系设计师将草图转化为设计图,让女儿全程参与材质选择到颜色搭配的每个环节。
有厂商看中这款沙发想要量产,朱丹婉拒了商业合作,却同意把专利无偿捐给儿童医院。 她说孩子画的不是家具,是给世界的一个拥抱。

婚姻生活中的互相支撑
朱丹和周一围的感情经历了许多考验。 15年前,朱丹被闺蜜骗签1600万元担保合同。 在她最困难时期,周一围没有离开而是主动帮忙还债。

在综艺节目里,朱丹因一句“我给你台阶你不下,等会连台阶都没了”的解读,让周一围被网友批评。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相处展现出另一种状态。 朱丹孕吐时,周一围给她煮了碗馄饨,她就感动到拍照留念。
沙漠月牙泉边,周一围用自然景观比喻婚姻:“反差那么大,不也共存这么久? ”这种“一个爱说,一个沉默”的搭配,形成了心理学上的“不安全的安全”平衡。

搬到杭州后,朱丹的直播事业发展迅速。 周一围作为演员工作地点相对灵活,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他们在杭州的选择包括价值约3000万元的银杏汇300平大平层,家里停着三辆价值各约200万元的豪车。
但这些物质条件没有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朱丹被拍到穿着睡袍素颜出镜,经常去超市采购,和闺蜜露营。 黄昏时分,他们家厨房飘出红烧肉的香气,朱丹系着围裙切姜,周一围在调电视节目。

保护与放手的平衡
结婚八年来,朱丹和周一围对孩子的隐私保护极为重视。 他们很少曝光儿女正脸,每次在社交平台晒娃都用贴纸遮住脸部。 这种做法在明星圈里并不多见。

直到2025年10月小小丹的作品引发关注,朱丹才首次让女儿侧脸出镜。 曝光的照片中,小姑娘留着及肩黑发,眉眼间更像妈妈朱丹,温顺乖巧的模样很招人喜爱。
2025年11月,朱丹带着两个孩子入住万元海底酒店度假。 女儿周念如扎着高马尾,穿着自然舒适,展现出活泼乖巧的气质。 这是他们首次允许孩子以正脸出现在公众视野。

即便开始公开露面,朱丹和周一围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依然很强。 他们拒绝了一档亲子节目的天价邀约,朱丹说“孩子的童年不是真人秀,不需要剧本和镜头”。 小小丹的生活还是以上学和玩耍为主,不接广告代言,不参加商业活动。
在二胎关系处理上,他们先顾姐姐情绪,等她上学后再专心陪弟弟。 生完儿子后,朱丹和周一围特意先安抚女儿,怕老大觉得被忽略。 这种细致的考量让小小丹在镜头前始终保持着安全感。

艺术天赋的家庭土壤
小小丹的艺术天赋在家庭支持下自由生长。 她喜欢自己挑衣服、选兴趣班,朱丹说过:“我们只是孩子的见证者,不是指挥官”。

朱丹看到女儿对钢琴感兴趣时,立即购买了“最贵的钢琴”。 但这架钢琴后来被闲置了,与应采儿教育Jasper采用的延迟满足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朱丹夫妇没有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而是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然后给予支持。
小小丹喜欢画画,家里墙上贴满了她的作品。 有次手工课,她用落叶贴了幅画,上面写着“秋天是树在掉头发吗”。 这种童真的表达在过度包装的童年里显得格外珍贵。

朱丹从普通工人家庭走出,周一围来自文艺世家。 不同的成长背景却在教育理念上达成高度一致。 他们不刻意培养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她在自然环境中发展天性。
小小丹在公众面前的从容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面对闪光灯她毫不怯场,扎着高马尾穿白色蛋糕裙,笑容清新阳光。 这种自信并非来自贵族学校的礼仪训练,而是家庭给予的安全感和尊重。

不同的明星教育路径
明星家庭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 张柏芝对孩子设定严格时间表,几点睡觉、作业几点写完都有规定。 王菲则更倾向于“放养式”教育,让孩子自由发展。 大为和关悦鼓励孩子按兴趣发展,梅婷家注重艺术熏陶。 每种方式都体现不同家庭价值观,没有绝对的对错。
朱丹因在综艺节目中把两个鸡腿分给两个男生,说“弟弟们长身体”,被贴上“重男轻女”标签。 还有人翻出她让女儿和儿子上混龄班,姐姐在幼儿园里抱着弟弟喂饭,“像妈妈抱儿子”。
但从小小丹展现出的自信开朗看,她确实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朱丹夫妇刻意错开工作安排,确保总有一个人能陪在孩子身边。 他们不请住家保姆,日常家务都亲力亲为。
周末时全家经常去西湖边骑车,去植物园看花,去动物园玩耍。 这些普通的家庭活动,比昂贵的课外班更能滋养孩子的内心世界。 小小丹设计的爱心沙发,灵感就来源于这些日常陪伴的温暖时光。

朴实生活的价值
杭州的雨细细密密地下着,夫妻俩共撑一把伞接孩子放学。 小小丹从校门里奔出来,马尾辫一跳一跳。 她最近在学剪纸,作品贴在教室后墙,是只歪歪扭扭却充满欢喜的兔子。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各个城市上演,但发生在明星家庭身上显得格外不同。 朱丹和周一围用行动表明,优质教育不一定需要天价投入。 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比学校的名气更重要。
清晨七点的菜市场,朱丹会戴着口罩挑蔬菜。 摊主早认得她,总要往袋子里多塞把葱。 “周太太很会过日子”,卖鱼的大叔这么评价。 这个称呼比“朱丹老师”更让她开心。
他们的儿子开始学走路了,摇摇晃晃追着姐姐。 保姆想扶,周一围摆手:“让他摔,摔着摔着就会了”。 孩子在银杏树下摔了跤,没哭,自己爬起来继续跑。 这种教育方式,和他们选择公立学校的理念一脉相承。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朱丹和周一围的生活选择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样本。 不住豪宅,不读贵族学校,不把生活过得高高在上。 穿着普通棉服走在街头,手挽手送孩子上学,这种朴实反而显得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