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都老了,57岁韩再芬和63岁马兰,一个气质优雅,一个像老太太

时间:2025-11-28 16:50:10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二十五年前,黄梅戏舞台上有过一场“双星辉映”。

马兰和韩再芬,这两个名字曾经并驾齐驱。

一个如流星璀璨,一个似长明灯火。

如今,57岁的韩再芬仍活跃在舞台,而63岁的马兰已淡出公众视野二十余载。

她们的人生轨迹,因一次选择走向了分岔路。

有人感叹“一个气质优雅,一个像老太太”,

但真正值得品读的,是选择背后的代价与荣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兰是黄梅戏界当之无愧的“女皇”。

她出身艺术世家,母亲是黄梅戏演员,从小耳濡目染。

13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18岁进入剧团,19岁便因主演《女驸马》一炮而红。

舞台上她女扮男装,唱腔清亮高亢又细腻婉转,

图片

将冯素珍的聪慧灵动演绎得淋漓尽致。

1984年,她登上央视春晚,一曲《女驸马》让全国观众如痴如醉。

真正让马兰“出圈”的,是86版《西游记》中唐僧母亲殷温娇的角色。

虽然只有三分钟戏份,一句台词都没有,

但她站在城楼上抛绣球的那一幕,

一个抬眸、一次水袖轻扬,

将少女的娇羞与命运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据说导演杨洁为了请动她,动用了专机接送,

开出2万元片酬,是六小龄童的十倍。

马兰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同时代演员的巅峰。

她是中国首位同时包揽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

飞天奖和白玉兰奖的女性演员。

黄梅戏因她的影响力迎来新一轮传播热潮,

海报贴满各大剧院,一票难求。

然而,事业的转折点出现在她读到《艺术创造工程》这本书之后。

该书的作者是知名学者余秋雨。

马兰被书中深邃的艺术见解吸引,主动写信邀请作者看戏。

两人初次见面便促膝长谈,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余秋雨被马兰的艺术灵性吸引,马兰敬佩余秋雨的学识广博。

感情在一次次交流中滋长,但当时余秋雨尚未结束与前妻李红的婚姻。

余秋雨的前妻李红曾在他困顿时默默付出,

一边打零工维持家用,一边照顾他的起居。

甚至在余秋雨住院期间日夜守候。

但余秋雨成名后提出了离婚,理由是与前妻“精神不合、性格差异”。

三个月后,余秋雨与马兰登记结婚。

这场婚姻将马兰推上风口浪尖,

“插足”“第三者”的标签如影随形。

面对舆论风暴,马兰选择沉默,

毅然淡出舞台,随丈夫移居上海。

这一退,就是二十五年。

当马兰如流星划过高空时,韩再芬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她10岁考入安庆黄梅戏剧团学员班,

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十二岁就在团里挑大梁,主演《窦娥冤》。

1984年,16岁的韩再芬因主演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一举成名。

韩再芬成名时,黄梅戏的黄金时期已逐渐褪去。

但她没有离开,反而在行业低迷时死守阵地。

九十年代戏曲冷潮袭来,许多同行转业,

她却每天凌晨冒着严寒,在长江边吊嗓子。

为了练好《天仙配》的经典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她反复打磨,直到每个音符都饱含情感。

她的坚持结出硕果。 《徽州女人》是韩再芬艺术生涯的里程碑。

这部剧目从1999年首演至今,演出超过500场。

而马兰巅峰时期主演的《红楼梦》仅演了三十多场。

2015年,韩再芬凭借《徽州往事》为黄梅戏摘得第一朵“二度梅”,

成为安徽省首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

韩再芬不仅是表演者,更是改革者。

2005年,她出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

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戏剧界首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

她带着《女驸马》走出国门,让外国观众也爱上黄梅调。

当传统戏曲面临观众老化,她大胆拥抱新媒体:

上综艺、开直播、拍短视频,在B站和抖音吸引年轻观众。

2023年,她直播全本《梁祝》,在线观看人数突破百万。

如今57岁的韩再芬,身兼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数职。

她的微博下,00后粉丝亲切地喊她“韩奶奶”,

留言“再唱一百年”。

从艺四十七年,她依然每天练功、排戏、带徒弟。

黄梅戏早已融入她的生命,她说:“守着老底子吃老本肯定不行,得创新。 ”

马兰移居上海后,生活彻底转向幕后。

她与余秋雨选择了丁克生活,没有子女。

2000年,她创办“马兰戏剧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新人。

偶尔在大学授课,或参加文化沙龙,生活低调平静。

尽管远离舞台,她仍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黄梅戏。

她和余秋雨的婚姻走过几十年,

网友曾在上海街头偶遇他们白发携手散步。

马兰素面朝天,穿着拖鞋,面容有了岁月痕迹,

但神情安然,气质温润。

面对当年的选择,她只淡淡说:“下辈子我还愿意嫁给他。 ”

韩再芬则始终站在台前,承受着行业的冷暖。

她曾直言“黄梅戏演员收入不如网红”,

带徒弟常常需要自掏腰包。

为了剧团的生存,她不断争取赞助,四处巡演。

在个人生活上,她一直保持单身,

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黄梅戏事业。

两位艺术家的物质生活也有明显差异。

马兰住在上海的老洋房,

生活优裕,闲暇时写散文、养花。

韩再芬的生活更为朴实,

至今仍在为黄梅戏的传承奔波。

当年并驾齐驱的“黄梅戏双子星”,

如今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场景。

马兰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璀璨;

韩再芬像长明灯,照亮黄梅戏几十年。

有人为马兰的隐退惋惜,

觉得她本该有更辉煌的成就。

但也有人理解她的选择,

婚姻与个人幸福同样是人生重要部分。

韩再芬的坚守则让人看到,

对一份事业的执着可以在岁月中沉淀出多么厚重的力量。

当人们比较57岁的韩再芬和63岁的马兰时,

看到的不仅是外貌的变化,

更是两种生命轨迹的折射。

一个在喧嚣中坚守,一个在宁静中沉淀。

谁又能断定,哪一种人生更值得?

或许正如马兰所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觉得值得。 ”

上一篇:被传是陈坤儿子生母,放弃铁饭碗从央视离职...

下一篇:黎瑞恩在北京旅游,搂儿子合照一脸幸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