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霍震霆再破天花板,他仅用2个举动,让整个豪门圈都沉默了
时间:2025-11-13 21:51:05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2025年11月初的香港金紫荆广场,一位白发老人手持全运会火炬稳步小跑,红色运动服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他是霍震霆,79岁的霍英东长子、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 镜头捕捉到他步伐稳健、气息均匀,传递结束后还向观众挥手致意,脸上不见一丝疲态。 这一幕迅速刷屏网络,网友惊呼“79岁比我27岁体力还好”,而更引人深思的是,同一天,他的弟弟霍震寰也在广州站同步完成火炬传递。 霍家兄弟的这次同台,仿佛一场无声的宣言:有些荣光,财富永远无法标价。

与霍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香港豪门代表李嘉诚的“缺席”。 2025年初,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计划将全球43个港口的核心资产出售给美国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的关键节点,这一举动被舆论批评为“漠视国家利益”。 也正因如此,尽管拥有千亿财富,李嘉诚近年已淡出如全运会火炬传递、天安门阅兵观礼等国家级重要场合。 霍震霆手中的火炬,照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向内扎根,与国家同行;一条向外撤离,与利益捆绑。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27岁的霍英东组织船队,冲破英军巡逻线,向内地秘密运送药品、柴油和粮食。 三年间,他的船队航行上百次,每次装载300吨物资,白天躲避军舰追击,夜晚借着月光卸货。 这段经历被他称为“不问利润,只问国家需要”。
1970年代,中国被国际体坛孤立,霍英东带着长子霍震霆踏上体育破冰之路。 1974年伊朗德黑兰亚足联会议上,霍英东父子策划了一场关键博弈。 霍英东在会场内引用章程要求表决中国入会议程,霍震霆则在外游说主办国,以“一个中国”原则请退台湾代表。 最终提案以四分之三赞成票通过,中国恢复亚足联合法席位——这是中国体育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扇门。

霍英东的投入远不止于外交。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首金后,他当场捐出1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金牌得主可获得1公斤纯金金牌和8万美元奖励。 1990年北京亚运会,他斥资1亿港元建成亚洲最先进的英东游泳馆,并投资2.3亿港元配套贵宾楼酒店。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他已年近八旬,仍捐赠2亿港元建设“水立方”。 至2006年去世,他对中国体育的累计捐赠超过8亿港元,占其慈善总额的五分之一。
霍震霆的职业生涯始于1968年文莱深水港项目,当时他带领400名工人完成开港工程,展现出卓越的管理能力。 但真正的主场,是国际体育竞技场。 1979年,他在国际自行车联盟会议上提出“香港提案”,以“中国台北”名义解决台湾会籍问题,助力中国恢复合法地位。 该提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却为后续国际奥委会的类似解决方案奠定模板。

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失败,霍英东彻夜未眠,却预言“中国终将主办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八年后,霍震霆在莫斯科申奥现场承担关键游说工作,他联络30余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并组织香港代表团以中、英、粤三声援北京。 当萨马兰奇念出“Beijing”时,霍震霆立即致电父亲,电话那头传来霍英东的连声欢呼:“我们赢了! ”那一夜,78岁的霍英东驱车至九龙公园与市民庆祝,回家后跳入泳池畅游。
2025年亚洲冬运会闭幕式上,他依国际章程使用英文致辞,被部分网友指责“崇洋媚外”。 但知情者透露,他从未辩解,只因“规则是参与国际游戏的前提”。 这种低调坚持渗透于细节:他曾陪同中国首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赴伦敦置装,只因父亲叮嘱“行头关乎国家体面”。

霍启刚与郭晶晶的结合,被视为霍家体育基因的延续。 2012年大婚,霍家对外声明称“感谢晶晶下嫁”,这句“下嫁”背后,是霍家对体育价值的真正认同。 郭晶晶退役后未享清福,反而考取国际泳联裁判资格,从东京奥运到巴黎奥运,她以专业身份为中国跳水争取话语权。
霍启刚的转型更具象征意义。 2023年他提出“共建体育湾区”提案,推动粤港澳联合申办国际赛事。 2025年出任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院长后,他多次深入基层。 在贵州三都县跳水基地,郭晶晶手把手指导6岁小队员调整动作,霍启刚则记录下教练的困境:全县仅一名转项教练支撑22名体操苗子。 随后他推出“强基计划”,系统性培训基层教练员。
甚至连霍家次子霍启山也延续了这一脉络。 作为广州马拉松宣传大使,他组织港澳青年赴内地参加马拉松交流,并负责南沙开发项目,将体育与区域经济融合。

霍震霆的年轻状态常被热议。 他每日坚持打网球,饮食清淡,常现身平价餐厅吃海南鸡饭。 与父辈不同,他仅有朱玲玲一任妻子,离婚后未再娶,私生活极度节制。 而对比同期富豪,如李嘉诚97岁仍为商业交接忧心,刘銮雄曾陷情感风波,霍震霆的“寡欲”成了一种反差。
有人质疑国际体育组织的西方规则是否值得迎合,也有人称他们的爱国是“精明投资”。 不过,当九三阅兵时霍家父子端坐观礼台核心位,当霍震霆第三次以火炬手身份亮相全运会,这些场合的准入机制,似乎已给出某种答案。
真正的豪门体面,究竟是李嘉诚的千亿港口交易,还是霍英东当年喊出“三不要”(不要贷款、不要政策、不要耕地)时,在南沙荒滩上画下的那条线? 当霍震霆的火炬点燃时,看客们或许都在想:自家族谱翻到第三代,能留下比财富更重的遗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