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ediatr:个性化糖尿病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

时间:2025-09-08 12:14:57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1型糖尿病(T1D)是儿童青少年常见慢性自身免疫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管理需兼顾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技术整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作为进阶治疗技术,较传统多次每日注射(MDI)更优,但疗效依赖患者对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疾病管理水平,而结构化糖尿病教育是能力构建的核心。

国际指南(ISPAD、ADA)已将结构化教育列为CSII临床应用前提,但研究团队所在地区(埃及)缺乏儿童青少年CSII使用者的本土化证据。为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从MDI转换为CSII的患儿中,个体化教育对代谢结局(如HbA1c、TIR)与行为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填补区域证据缺口。

研究采用前瞻性干预分析设计,周期1年,于三级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糖尿病与内分泌门诊开展。纳入标准为5-18岁T1D患者,既往MDI治疗2-10年,计划转换CSII并接受全面教育,最终纳入30例患者。三级中心保障干预规范性,前瞻性设计可动态追踪指标变化,减少偏倚。

由认证糖尿病教育师、儿科内分泌护士等跨专业团队实施,在糖尿病学家监督下开展。教育分初始与强化阶段:初始1-2周内3-5次课程(30-60分钟/次),后续每3-6个月随访强化,特殊过渡期(如入学)额外加课。材料兼顾适龄性与文化适配性,低龄儿童用绘本,青少年用同伴讨论。内容覆盖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胰岛素剂量计算、设备操作等核心维度,重点培训泵与CGM的使用及故障排除。

83.3%患者用MiniMed715泵,16.7%用MiniMed780G泵+Guardian4CGM;血糖监测含10例FGM与15例SMBG。于基线(CSII启动前)、3个月、6个月采集数据,指标包括HbA1c、TIR、随机血糖及基于ISPAD指南的疾病知识问卷。通过SPSS软件,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t检验与ANOVA比较指标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

研究结果:教育显著改善知识与血糖控制

1、基线与教育效果

30例患者中女性63.3%(19例),平均年龄10.74±1.86岁,73.3%首次发病表现为DKA。3个月后,28例患者教育达标,仅2例需强化,知识与技能评分显著提升(P=0.031)。

图:在植入泵之前、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HbA1c比较

2、代谢指标改善

ICR与ISF转换CSII后显著改善(P均<0.001);HbA1c持续下降,从基线8.82±1.5降至6个月7.18±0.56(P<0.001);教育良好者3、6个月TIR显著高于需强化者(P分别为0.048、0.025)。

图:在泵植入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TIR比较

3、设备相关问题

3个月时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40%)、高血糖(56.7%)及设备操作问题,但随教育推进逐渐减少。两种泵的HbA1c无显著差异(P>0.05)。

总结

个体化教育是儿童青少年CSII治疗成功的关键,可提升知识技能与依从性,改善HbA1c与TIR。教育需贴合发育特点,如幼儿以家长主导,青少年强化自主管理。技术非唯一决定因素,优质教育可让非自动化设备使用者实现血糖改善。当然,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样本量小(30例)且单中心,外推性受限;教育与CSII转换同步,无法区分单独效应;先进闭环系统使用少,难开展亚组分析。

原始出处

Hassan M, ElHelaly M, Badawi N, Nader M, Shamma R. Impact of tailored diabetes education on adherence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study in a tertiary center. BMC Pediatr. 2025;25(1):670. Published 2025 Sep 1. doi:10.1186/s12887-025-06018-4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eClinicalMedicine:低中...

下一篇:【柳叶刀子刊】临床试验中的CAR-T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