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2024速递】中山市肝癌筛查项目成果:定期肝癌筛查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编者按
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APASL2024)于当地时间2024年3月27日 - 3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
肝癌的发病机制贯穿整个慢性HBV感染期,只要诊断出慢乙肝,就应积极监测,但目前患者的肝癌监测的积极性并不高。近期,中山市人民医院联合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在本次大会摘要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肝癌筛查项目的10年随访结果,研究表明:定期筛查可有效提高肝癌早期检出率及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于2012年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进行的一项基于社区的筛查实验,招募35 - 64岁的居民。共有18185名符合条件的居民纳入筛查组,50073名居民纳入无筛查组。
筛查组接受血清HBsAg检测,HBsAg阳性的患者随后每年进行两次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超声检查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医院的医疗记录以及中山市癌症登记处、人口登记处和死亡原因登记处的数据,监测肝癌的发生、存活状态和死亡原因,直至2021年12月31日。计算筛查组(HBsAg阳性/阴性)和无筛查组居民的肝癌早期检出率和累积发病率,并评估组中个体间的总体生存率和肝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差异。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10年,共432位居民发生肝癌。在研究队列中,包括50073名未筛查居民、15295名HBsAg(-)筛查居民和2893名HBsAg(+)筛查居民,肝癌发生率分别为0.6%、0.2%和3.7%(p < 0.01)。早期肝癌检出率分别为13.9%、31.6%和29.9%(p = 0.001)。肝癌的累积发生率在HBsAg(+)的筛查居民中最高(p < 0.001)。
HBsAg(+)筛查居民中肝癌患者的累积总生存率(p = 0.002)和肝癌特异性生存率(p = 0.028)均优于HBsAg(-)和无筛查居民肝癌患者。
筛查组与无筛查组患者自诊断后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8%和34.5%;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9.4%和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7.7%和6.9%(p均< 0.05)。这些生存优势在入组5年后(aHR:0.55;95% CI:0.41,0.75)比入组后5年内(aHR: 0.99;95% CI: 0.71,1.39)更为显著。
研究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主动肝癌筛查策略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其延长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潜力,特别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肝霖君有话说
当前,HBV仍是我国肝癌发生最主要的病因。已有研究表明知道自身感染了HBV并定期监测有利于患者的肝癌早诊早治及生存获益。因此为了降低肝癌死亡率,我国专家多次呼吁乙肝筛查及肝癌监测。目前也有多种肝癌早期筛查标志物及筛查模型可用于肝癌风险评估。希望广大群众可以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同时,普遍筛查HBV感染及肝癌相关策略的制定将有利于达到2030年将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降低65%的目标。
参考文献:
Ji MF, Yu X, Du Y, et al. A 10-year assessment of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liver cancer screening project in Zhongshan. APASL2024, Abstracts (O-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