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术前生理性狭窄评估的临床价值——瑞典SWEDEHEART大型队列研究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国际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一类适应证,传统上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视觉评估来确定靶血管。相比之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血流生理学指标(如血流储备分数FFR、瞬时无波比iFR)指导治疗决策,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然而,CABG术前是否应常规采用生理学评估指导靶血管选择,目前尚无共识。现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有限且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尚未被现行临床指南纳入推荐。此外,目前仍缺乏基于大规模人群的观察性研究来系统评估术前血流生理学评估对CABG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亟需高质量证据填补这一临床空白。

本研究纳入2013至2020年间在瑞典接受首次孤立CABG手术的18,211名患者,数据来源为瑞典SWEDEHEART注册及其子库,整合了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国家死亡和住院登记信息。术前流量评估由介入心脏病学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主要采用FFR(占79.8%)、iFR、RFR及DFR等技术。主要终点包括术后30天死亡率、中期全因死亡、出院后首次心肌梗死、卒中、首次新冠脉造影及新血运重建。采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调整多种临床混杂因素,检验各终点事件风险差异。

结果显示,与术前未接受生理性流量评估的患者相比,接受评估的患者年龄更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更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优,EuroSCORE II评分更低,提示其基线临床特征相对更优。

在手术特征方面,流量评估组术中远端吻合口数量较少(3.0 ± 0.9 vs. 3.2 ± 1.0,P < 0.001),双侧乳内动脉(BIMA)使用率更高(11.1% vs. 4.7%,P < 0.001),而大隐静脉桥使用率较低。

图:随时间变化的血流评估方法年度使用情况(FFR:血流储备分数;IFR:瞬时无波形比;RFR:静息全心动周期比;DFR:舒张期无充血比)

经多变量调整后,两组在30天死亡率及中期全因死亡率、出院后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术后前两年内,新发冠状动脉造影及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在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别;然而,术后超过两年,接受术前流量评估的患者显示出更高的再干预风险:新发冠状动脉造影风险增加32%(aHR 1.32,95%CI 1.08–1.62,P = 0.008),再次血运重建风险增加55%(aHR 1.55,95%CI 1.18–2.04,P = 0.002)。

图: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未经调整的中期结局发生概率,Cox回归分析提供校正后的风险比

中介分析进一步表明,远端吻合口数量在术前流量评估与后续再血运重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提示生理学评估可能通过影响靶血管选择和吻合口数量,进而影响长期血管通畅性和再干预需求。

总之,虽然术前生理性流量评估在瑞典CABG患者中使用率逐年上升,但其并未带来临床结局的改善,反而与术后较长期的新造影及再血运重建风险升高相关。与PCI治疗不同,CABG可能更适合“多即是多”策略,即尽可能多的血管进行搭桥,以提供“外科性侧枝循环”保护,防止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生。此外,较高比例的静脉桥使用(而非更易受竞争血流影响的动脉桥)可能削弱了流量评估指导搭桥的潜在益处。流量评估降低了远端吻合口数量,可能导致部分功能性非显著狭窄的血管未搭桥,增加了晚期血运重建需求。

原始出处

Hansson EC, Omerovic E, Venetsanos D, et 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ith or without preoperative physiological stenosis assessment: a SWEDEHEART study. Eur Heart J. 2025;46(32):3214-3223. doi:10.1093/eurheartj/ehaf327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Eur Heart J:突破传统造影局限!OCT成为中重度钙化病变PCI标准指导工具,改善患者长期结局

上篇:广州医科大学唐国胜团队《自然·通讯》:用“微凝胶陷阱”捕获有害大肠杆菌,为IBD治疗开辟新路径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