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狂炫冰可乐?研究发现:每周 4 杯,尿酸悄悄飙升 49%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炎炎夏日,冰镇可乐的"呲啦"声总能瞬间驱散燥热——这种带着气泡的甜爽饮品,早已成为街头巷尾的解暑标配。但你知道吗?当你捧着大杯冰可乐吨吨畅饮时,一种被称为"第四高"的健康隐患可能正在悄然逼近。
被忽视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正在年轻化
提到"三高",大家都不陌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如今,"第四高"高尿酸血症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袭现代人的健康。它就像一位隐形杀手,初期可能毫无症状,却在不知不觉中损伤关节、肾脏,甚至诱发痛风、高血压、心脏病等重疾。
尿酸本是人体代谢的正常产物,由嘌呤分解而来,通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当身体产生过多尿酸,或排出不畅时,血液中尿酸含量超标,就形成了高尿酸血症。简单来说,就是"收支失衡":要么嘌呤吃得太多、代谢太旺盛,要么肾脏排得太少。
更让人警惕的是,这种曾经被认为是"中老年富贵病"的问题,正在年轻人中蔓延。数据显示,全球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翻了一番;而在中国,随着大家钱包鼓起来、餐桌上的美食越来越丰富,高尿酸血症的增长曲线更是陡峭——从1980年到2014年,男性患病率从1.4%飙升至19.4%,女性从1.3%上升到7.9%。也就是说,每5位中国男性中,就可能有1位被高尿酸困扰。
甜饮料背锅?果糖才是"隐形推手"
说到高尿酸的诱因,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海鲜、啤酒、动物内脏——这些高嘌呤食物确实是传统"黑名单"上的常客。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更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推手":糖,尤其是含糖饮料中的果糖。
在西方饮食中,含糖软饮料早已成为添加糖的最大来源。从1997年到2010年,全球人均含糖软饮料消费量从每年9.5加仑涨到了11.4加仑。而在五花八门的含糖饮料中,可乐、雪碧这类碳酸饮料又是最受欢迎的"顶流"。
为什么含糖碳酸饮料会和高尿酸扯上关系?关键就藏在它的配方里。这类饮料虽然嘌呤含量不高,却含有大量果糖——一种能直接刺激尿酸生成的碳水化合物。当果糖进入人体后,会通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消耗大量能量(ATP),最终促使尿酸生成增加;同时,它还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间接导致尿酸排出减少。简单说就是:果糖不仅让尿酸"产得多",还让它"排得少"。
不过,过去关于含糖饮料与高尿酸的研究,大多以欧美人群为对象。咱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代谢特点和西方人存在差异,比如亚洲人对果糖的代谢反应可能更敏感,而且整体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也低于西方。那么,对于咱们来说,喝含糖碳酸饮料真的会增加高尿酸风险吗?天津的一项大型研究给出了答案。
2.5万人研究:喝得越多,风险越高
为了搞清楚中国人喝含糖碳酸饮料与高尿酸的关系,研究团队从天津慢性低度系统性炎症与健康队列(TCLSIH)中筛选了25507名成年人——其中男性13013人,女性12494人,年龄都在18岁以上。这些参与者接受了详细的健康检查,还填写了关于饮食习惯的问卷,尤其是过去一个月喝含糖碳酸饮料的频率。
研究团队给"高尿酸血症"划了条线:男性血清尿酸≥7.0mg/dL,女性≥6.0mg/dL。最终统计发现,男性高尿酸患病率高达23.4%,差不多每4个男性就有1个中招;女性稍低,但也有8.2%。这个数据比30多年前翻了十多倍,实在让人揪心。
更关键的是,研究发现喝含糖碳酸饮料的量和高尿酸风险几乎成正比。
在男性中:
几乎不喝的人作为参考(风险设为1);
每周喝1-3杯的人,高尿酸风险增加18%;
每周喝≥4杯的人,风险直接飙升49%。
在女性中:
每周喝1-3杯的人,风险变化不明显;
但每周喝≥4杯的人,高尿酸风险竟增加70%。
更严谨的是,研究团队还排除了年龄、体重、吸烟喝酒、运动习惯、其他饮食(比如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甚至其他饮料(茶、咖啡、果汁)的干扰,结果这种关联依然成立。这说明,含糖碳酸饮料和高尿酸的关系,不是其他因素"背锅",而是它本身确实有影响。
为什么中国人更要警惕?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西方人喝含糖饮料更多,咱们喝得少,为啥风险还这么明显?
其实这正是研究的一大发现:虽然中国人喝含糖碳酸饮料的比例不算高(每周喝≥4杯的人只占5.7%),远低于美国(每天喝1罐以上的人占16%),但一旦喝起来,对尿酸的影响反而更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咱们平时整体糖摄入量比西方人低,身体对"突然增加的高糖"更敏感。打个比方:如果平时很少吃辣,突然吃超辣火锅,肠胃反应会更强烈。同理,当身体习惯了较低的糖摄入,含糖碳酸饮料中的高果糖就更容易打破代谢平衡,推高尿酸。
另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性别差异:女性虽然整体高尿酸患病率低,但一旦喝到每周≥4杯,风险增幅比男性还大(70%vs49%)。这提醒我们,不管男女,都别把"偶尔多喝几杯"当小事。
除了少喝甜饮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这项研究的结论很明确:想远离高尿酸,先管好手里的含糖碳酸饮料。但预防高尿酸血症,从来不是"只戒一种饮料"这么简单,还需要从生活习惯上多管齐下。
多喝水,但选对水:白开水、淡茶水都是好选择,每天喝够1500-2000ml,帮助尿酸排出。避免用含糖饮料、果汁代替水。
控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尤其是贝类)嘌呤含量高,要适量吃;红肉(猪牛羊)可以吃,但别过量(每天建议不超过70g)。
保持健康体重:研究显示,体重超标(BMI高)的人更容易高尿酸,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风险。
少喝酒,尤其啤酒:酒精不仅本身含嘌呤,还会阻碍尿酸排出,啤酒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额外嘌呤,风险更高。
冰可乐的甜爽、气泡在舌尖炸裂的快感,确实是夏日里的小确幸。但健康的关键从来不是"完全禁止",而是"懂得节制"。
偶尔喝一杯解解馋没问题,但如果把它当成日常饮水的替代品,甚至"吨吨吨"豪饮,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高尿酸可乘之机。毕竟,比起一时的冰爽,能自由奔跑、轻松爬楼、远离疼痛的日子,才是更长久的幸福。
下次路过便利店,或许可以试试转身拿一瓶矿泉水,或泡一杯清茶——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它总会用活力满满来回报你。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numecd.2020.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