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Heart Journal | 首发心肌梗死:症状、风险因素及预防治疗现状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亮点总结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整合美国覆盖98%商业及政府保险的真实世界电子健康记录(EHR)、医疗及处方数据,纳入4,657,412名2017年至2022年间首次发生MI的患者,系统评估了MI发生前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因素、症状、就医情况及预防治疗使用率。结果显示,在临床风险算法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仍有大量患者首次MI前未被充分识别及预防,尤其是无明显症状及无传统风险因素者。该研究对调整现有预防策略、提升早期高危患者识别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全球范围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依旧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十年发病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现有ASCVD一级预防主要依赖传统风险评分工具(如Pooled Cohort Equations、SCORE2、Framingham评分),基于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血脂等标准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层及干预。然而,近年来ASCVD发病依旧居高不下,引发学界对传统风险模型的辨识准确性及实际临床应用效果的质疑。此外,缺乏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反映首次MI前患者的症状负担、风险因素识别、医疗随访及预防药物应用现状,限制了精准防治策略的优化。该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为未来MI早期识别与防治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利用Clarivate实时真实世界数据(Clarivate RWD),涵盖美国近3亿保险覆盖人口。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18岁及以上首次诊断心肌梗死患者(ICD-10代码确认),排除2014-2016年间既往有MI诊断者。研究重点变量包括6个月内医疗记录中记载的冠心病症状(胸痛、上肢痛、呼吸困难等)、标准可修饰风险因素(SMuRFs: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肥胖、饮酒等)、就诊医疗机构(初级保健医生及心脏科医生)、预防性医疗用药(他汀类、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等)。通过描述性统计及多变量逻辑回归,评估各因素与患者年龄、性别、MI类型(STEMI vs NSTEMI)的关联。

研究结果

总之,本研究全面展示了首次MI患者在发病前的风险因素、临床症状、医疗随访和预防治疗的真实世界现状,凸显当前冠心病一级预防策略的不足。发现近半首次MI患者无先兆症状,近五分之一无标准风险因素,提示传统风险筛查模型无法覆盖全部高危人群,尤其是年轻及无症状患者。多数患者即使曾就诊医生,仍未接受有效预防治疗,提示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漏诊漏治问题。男性群体风险更为隐匿,伴随STEMI比例更高,亟需个性化精准筛查。作者呼吁从以症状为导向的被动诊治转向主动风险识别和预防,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影像学等新兴工具,实现早期、全面、高效的ASCVD风险评估。未来临床试验应评估多模态筛查方案的有效性与成本效益,为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探索新路径。

原始出处

Nurmohamed NS, Ngo-Metzger Q, Taub PR, et al. Fir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factors, symptoms, and medical therapy. Eur Heart J. 2025;00:1–11.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390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European Heart Journal:基于超声心动图的 AI 模型实现心脏淀粉样变性快速精准筛查,性能优于传统评分

上篇:Nat Commun/APSB 重庆医科大学胡文全、中科大段亚君等课题组合作揭示代谢和心血管疾病调控的新靶点和新药物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