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总结
- 创新采用Haploidentical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记忆样(CIML)自然杀伤(NK)细胞联合IL-15超激动剂N-803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头颈癌,首次进行临床应用。
- 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IPI)可促进NK细胞早期增殖及受体CD8+T细胞的快速恢复,但同时导致HLA错配NK细胞的加速排斥,限制NK细胞持久性。
- CIML NK细胞扩增与肿瘤负荷减少呈显著相关,但疗效以短暂病情控制为主,提示需进一步优化免疫调节策略以提升NK细胞持久性和抗肿瘤活性。
头颈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约占新发恶性肿瘤的3%,近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晚期复发/难治性头颈癌患者预后差,亟需创新治疗方法。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使患者获益,然而仍有较大比例患者无效。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关键成分,具有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其在某些头颈癌患者肿瘤浸润中与良好预后相关,提示NK细胞免疫治疗的潜力。
Cytokine-induced memory-like(CIML)NK细胞,是通过IL-12、IL-15、IL-18激活后获得“记忆效应”,功能上表现为增强的细胞因子分泌和杀伤能力,且具有较强的体内增殖和持久性。IL-15超激动剂(IL-15 super-agonist,N-803)能够模拟生理IL-15信号并延长半衰期,增强NK细胞的扩增与活性,已经获批治疗部分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
此外,鉴于调节性T细胞(Tregs)可抑制NK细胞活性并高表达CTLA-4,ipilimumab(抗CTLA-4抗体)有望通过ADCC机制清除CTLA-4+Tregs,从而解除免疫抑制,促进NK细胞抗肿瘤活性。
基于以上背景,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报道了Haploidentical来源CIML NK细胞联合IL-15超激动剂N-803 ± CTLA-4抗体(Ipilimumab)用于复发/难治性头颈癌患者的首例临床应用及安全性验证。该研究囊括了11例患者,10例完成了治疗,评价了安全性、细胞扩增动力学、肿瘤响应及免疫微环境的深度多组学特征,尝试揭示NK细胞治疗对宿主免疫调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NK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初步经验和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临床试验为开放标签,采用3+3剂量递减分组方案,评价Haploidentical供者来源的CIML NK细胞与N-803联合ipi单剂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头颈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
具体流程如下:
- 患者接受淋巴清除化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 供者外周血非动员采集,制备CD3去除、CD56正选择纯化的NK细胞,在IL-12、IL-15及IL-18激活12-16小时后制成CIML NK产品,剂量5-10×10^6 cells/kg,于D0输注。
- 术后从D+1起,每3周皮下注射N-803(15 μg/kg),最多4剂。
- 从第7名患者起,试验加入单剂量IPI(3 mg/kg)于D-7。
- 进行流式细胞术、单细胞CITE-seq,细胞因子组学,DNA测序评估宿主及供者免疫细胞动态、表型和基因表达。
- 肿瘤评估依照RECIST v1.1标准于D30及D84进行。
研究结果
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 十一例患者纳入,10例完成CIML NK细胞输注。
- 所有患者出现3-5级不良事件,1例(9%)出现剂量限制毒性(严重感染性休克死亡)。
- 5例(45%)出现轻中度CRS,均有效托珠单抗治疗缓解。
- 淋巴清除引起暂时性3-4级全血细胞减少,中位恢复时间13天。
- 6例患者达稳定病情,1例部分缓解,DCR为70%,ORR10%,缓解多为短暂。
不良事件 |
总例数(N=11) |
3级 (%) |
4级 (%) |
5级 (%) |
贫血 |
10 (91%) |
10 (91%) |
0 |
0 |
血小板减少 |
8 (73%) |
3 (27%) |
2 (18%) |
0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6 (55%) |
2 (18%) |
3 (27%) |
0 |
淋巴细胞减少 |
6 (55%) |
0 |
5 (45%) |
0 |
发热/炎症反应综合征(CRS) |
5 (45%) |
0 |
0 |
0 |
败血症性休克(DLT) |
1 (9%) |
0 |
0 |
1 (9%) |
CIML NK细胞扩增与功能
- 8/10患者输注后14天内NK细胞扩增≥2倍,占总淋巴细胞比例中位增加至85%(筛查前14%)。
- NK细胞扩增与肿瘤体积缩小显著相关(Spearman R=-0.78)。
- NK细胞通过流式HLA错配抗体及DNA测序技术确认为供者细胞,清除于28天时开始明显,部分患者通过80天后仍检测到供者NK细胞。
- 体外功能检测显示,CIML NK细胞于输注后14天IFN-γ产生能力增强,提示记忆样特性维持。
NK细胞表型转变
- 单细胞CITE-seq分析显示,NK细胞经历典型的“初期增殖—迟期成熟”过程,7日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标志(MKI67、MYC信号通路),同时激活基因表达增强(JUN、GZMB)。
- 28日时NK细胞主要为成熟的CD56^dim子集,伴有免疫抑制信号(TGFβ通路、KIR抑制性受体)上调,提示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抑制状态。
- 伪时间轨迹分析揭示两条分化分支:一条CD16^low高增殖,一条CD16^high成熟活化。
细胞因子动态与免疫微环境
- 输注后早期内源性IL-15水平升高,伴随IL-6升高对应CRS出现,IL-2水平维持低谷。
- CXCL10、CCL3、CCL4等趋化因子在NK细胞扩增期升高,NK细胞也表达这些趋化基因。
- IFN-γ及颗粒酶B浓度峰值出现在7日,随NK细胞减少而下降。
- NK细胞扩增相关的细胞因子与肿瘤负荷变化无明确相关性。
Ipilimumab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IPI给予组患者NK细胞早期增殖更为显著,晚期NK细胞成熟标志(CD16+CD57+KIR+)比例较高。
- 但IPI组NK细胞在28日时出现更快收缩,伴随宿主CD8+T细胞数量恢复明显。
- 单细胞数据表明,IPI促进T细胞及单核细胞恢复,CD16^hi NK细胞在此背景下更易受抑制或去除。
- IPI组NK细胞呈现更强的增殖基因表达及调控受体(KIR3DL1、HAVCR2等)上调。
T细胞亚群重构
- NK输注后普遍经历CD4+ T辅助细胞及CD8+ T细胞的严重清除,Tregs相对耐受。
- 14日后CD8+ T细胞显著恢复,到28日时成为优势淋巴细胞,表现为中心记忆表型。
- IPI治疗组Treg: Tcon比例下降,表现为Treg比例受抑或Tcon增加,同时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上调。
- 免疫耗竭标志物(TIGIT、LAG3、HAVCR2)主要分布于双阴性T细胞,CD8+ T细胞低耗竭表型存在。
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预测
- 通过CellChat模型预测发现,IPI治疗组NK细胞(尤其CD16^hi子集)与CD8+及CD4+T细胞间免疫调节信号显著,涉及MHC-I信号通路,提示CD8+ T细胞介导的供者NK细胞排斥。
- 肝素结合淋巴细胞激活基因B1(KLRB1)及其配体CLEC2D(LLT1)在NK与T细胞间构建重要调节轴。
- CCL3 / CCL4趋化因子相互作用在NK与T细胞之间同样活跃。
研究价值与意义
这项首例将Haploidentical来源CIML NK细胞结合IL-15超激动剂及CTLA-4阻断联合应用于复发/难治性头颈癌的临床研究,首次验证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及潜在抗肿瘤活性。NK细胞的显著扩增与肿瘤负荷下降呈良好相关,提示NK细胞免疫治疗作为新型免疫治疗途径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然而,ipi与NK细胞治疗组合虽促进NK细胞增殖与T细胞激活,却加速了供者NK细胞的免疫排斥,揭示了NK细胞持久性受限的关键机制。该结果提示未来NK细胞治疗设计需权衡免疫激活与免疫排斥的动态平衡,探索如何延长治疗细胞存活、增加治疗持续性。
此外,研究揭示了NK细胞与T细胞、单核细胞间复杂的免疫交互网络,丰富了我们对NK细胞疗法免疫微环境调控机制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多组学框架及候选调控靶点。本研究也反映了晚期头颈癌患者群体高异质性与免疫复杂性,提示临床疗效提升需结合精准的患者筛选及多联免疫调节策略。
原始出处
Shapiro RM, Sheffer M, Booker MA, et al. First-in-human evaluation of memory-like NK cells with an IL-15 super-agonist and CTLA-4 blockade in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J Hematol Oncol. 2025;18:17. DOI: 10.1186/s13045-025-01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