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用免疫治疗肿瘤长得越快?原来是基因在搞鬼!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肿瘤领域掀起革命浪潮时,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悄然浮现:少数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不仅未退缩,反而以惊人的速度疯狂生长——这就是“超进展”(HPD)。最新研究揭露,MDM2扩增、EGFR突变等5个基因“叛徒”是幕后推手。它们如何摧毁免疫防线?如何精准筛查?又有哪些替代方案能扭转危局?

一、超进展真相:5个关键基因突变需警惕

MDM2扩增:免疫治疗的“禁忌症”

EGFR突变:靶向与免疫的“冰火两重天”

CCND1/FGF通路:肝癌超进展的“帮凶”

TMB低但PD-L1高表达:假性“免疫优势”

STK11缺失:免疫治疗的“死胡同”

二、NGS检测优先级:分层筛查策略

图片

检测时机与动态管理

三、替代治疗方案:4大破局策略

MDM2扩增患者:临床试验优先

方案:MDM2抑制剂(如Idasanutlin)联合PD-1单抗(NCT04143059试验)。

数据:疾病控制率(DCR)达45%,中位PFS延长至4.2个月。

EGFR突变患者:免疫+化疗/双抗

适用人群:PD-L1≥25%且无STK11缺失。

结果:EGFR 19del患者ORR达59.4%,中位PFS为5.1个月。

方案1: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ORIENT-31研究)。

方案2:CTLA-4+PD-1抑制剂(如伊匹单抗+纳武单抗)。

抗血管生成治疗:阻断“帮凶”通路

药物:安罗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

机制:抑制VEGF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

数据:超进展患者使用安罗替尼后,部分缓解率(PR)达30%-40%,中位PFS延长至3.6个月。

细胞治疗:TILs疗法“绝地反击”

适用人群:超进展后无驱动基因患者。

机制:体外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回输后增强抗肿瘤免疫。

数据:ORR约15%-20%,部分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总结

免疫治疗超进展是基因突变驱动的复杂现象,精准筛查是避免悲剧的关键。通过NGS检测识别高风险基因突变,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对MDM2扩增或EGFR突变患者,免疫治疗需联合靶向或化疗;TMB低但PD-L1高表达者,建议入组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Nature Cancer. MDM2 amplification drives hyperprogression in immunotherapy.

2.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EGFR mutations and hyperprogressive disease in NSCLC.

3.ASCO 2025会议摘要. STK11缺失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

4.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JAMA:辛伐他汀和利福昔明在失代偿性肝硬化中的作用

上篇:HRD阳性为啥疗效不佳,阴性为啥有效?晚期卵巢癌应用PARP抑制剂还应关注这些基因变异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