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我国发现一种新型蜱传人病毒——湿地病毒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2024年9月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合作的最新论文,详细报告了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新发现的一种RNA病毒——湿地病毒(Wetland virus,WELV)。
感染湿地病毒的第一例病例出现于2019年6月,一名61岁男性在内蒙古的一个湿地公园被蜱虫叮咬后,出现持续发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高通量测序显示该患者感染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同源病毒,该病毒具有一个编码L蛋白、糖蛋白前体的单链糖蛋白前体和N蛋白。研究人员利用Vero细胞成功分离培养了该病毒,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荧光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观察进行了确认,将其命名为湿地病毒(WELV)。
进一步通过设定症状监测和蜱叮咬暴露史的条件,研究人员利用哨点医院筛查具有蜱叮咬史且症状较严重的就医患者发现了更多病例,补充了蜱传病原图谱。
湿地病毒能够引起人类的急性感染,其临床症状包括发烧(94%)、头晕(65%)、头痛(53%)、不适(53%)、肌痛(29%)、关节炎(18%)和背痛(12%),还有53%的患者出现胃肠道表现(恶心、呕吐和腹泻)。24%和29%的患者分别出现瘀点和局部淋巴结病变。还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焦虑、嗜睡和昏迷。
实验室检查显示,湿地病毒感染患者表现出淋巴细胞(65%)、血小板(41%)和白细胞减少(35%),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47%)、纤维蛋白原(47%)、d-二聚体(41%)、乳酸脱氢酶(41%)和肝酶(29%)的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蜱、羊、马、猪和旱獭等动物均检测到WELV的存在,此外,WELV在BALB/c、C57BL/6和昆明小鼠中均能引起致死性感染。通过人工注射、实验室传播研究等手段,研究者证实嗜群血蜱可以经卵传递WELV,并将该病毒传播至被叮咬小鼠,导致小鼠感染死亡,这表明嗜群血蜱可能是WELV的重要传播媒介。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从蜱叮咬病人体内分离鉴定出一种新的蜱虫病毒—Wetland virus(WELV),这种病毒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发热性疾病有关。基于上述研究发现,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嗜群血蜱主要分布地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医护人员应警惕WELV临床感染的可能性,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识别和报告可疑病例,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优化症状监测系统。
事实上,在2022年时,国内也发现一种新病毒,研究也发表在NEJM上,见:NEJM:中国发现动物源性感染人类的新病毒——狼牙病毒,暂未确定能否人传人
小知识:
蜱虫携带多种病原体,如果人类被携带有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可能会感染相应的疾病。 如: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则可能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传疾病作为新发传染病,有人群普遍易感、高致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每年的4-10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蜱虫喜欢在草丛、灌木丛或者宿主的皮毛之间蛰伏。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虫,其中大多数会导致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事实上,蜱虫中携带大量病毒,以下报道:
NEJM:中国科学家在蜱媒传染病领域连获两项重大发现
PNAS:科学家发现中国“蜱虫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国发现致命“波本(Bourbon)”病毒 或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2023 ACIP建议:蜱传脑炎病毒疫苗
春夏外出 小心引“蜱”上身
日本一女性被蜱虫咬伤后感染Oz病毒死亡
NEJM:非洲蜱叮咬热-病例报道
夏季蜱虫出没:神经Lyme病
蜱虫病传播研究成果首次全面发表
Lancet:在中国,一种新型的蜱传无形体病正在感染着人类
发热39℃,退热治疗无效,不是新冠,不是甲流,原来是它惹的祸
NEJM: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等发现新发蜱媒立克次体病
原始出处:
Zhang XA, Ma YD, Zhang YF, Hu ZY, Zhang JT, Han S, Wang G, Li S, Wang X, Tang F, Liang WJ, Yuan HX, Zhao JQ, Jiang LF, Zhang L, Si GQ, Peng C, Wang R, Ge HH, Li N, Jiang BG, Li C, Li H, Liu W.A New Orthonairo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Febrile Illness.N Engl J Med. 2024 Sep 5;391(9):821-831. doi: 10.1056/NEJMoa231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