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四川大学童南伟团队发表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的研究综述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以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异质性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胰岛素抵抗(IR)之后,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其命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综合征(MDS)。
2024年10月2日,四川大学童南伟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线发表题为“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therapy”的综述,该综述从“MDS相关TOD”的概念出发,对T2D的发生机制、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特别是降糖药的个性化选择和整体管理进行综述。
T2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IR和β细胞功能障碍在其病理生理中起核心作用。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其他代谢紊乱可通过炎症、内质网应激(ERS)、氧化应激和异位脂质沉积等共同途径导致IR或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目前还没有治愈T2D的方法,但它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一些药物来预防或缓解。如果预防失败,应及时发现和诊断,结合实际考虑靶器官保护、合并症、治疗目标等因素,尽早采取整体个性化管理。T2D常伴有MDS的其他组成部分,如肥胖前期/肥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变性肝病、血脂异常等,通常发生在其之前,被认为是T2D的上游疾病。将“糖尿病并发症”称为“MDS相关靶器官损害(TOD)”更为合适,因为其发展不仅涉及高血糖,还涉及MDS的其他代谢紊乱,促进了新的治疗理念。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异质性综合征,分为1型糖尿病(T1D)、2型糖尿病(T2D)、特定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T2D是一种以非自身免疫性异质性进行性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IR)和代谢综合征(MS)。综述认为“代谢”或“代谢”是对生理现象的描述,无法指示正常或异常的现象,因此采用“代谢功能障碍综合征(MDS)”来代替MS。T2D占糖尿病的96%,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对其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认识。
持续高血糖可引起靶器官损伤(TOD),增加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微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等外周血管疾病)。与几乎只有高血糖的经典T1D不同,T2D只是MDS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经常伴有MDS的其他组成部分,如超重/肥胖(肥胖前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术语,而不是“超重”,因为肥胖不仅仅由体重决定)、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变性肝病(MASLD)、血脂异常。它们通常被认为是T2D的上游疾病。其中,肥胖前期/肥胖、MASLD及部分并发高血压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心肾代谢综合症和T2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可预防性。
T2D发病机制示意图(图源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认识到T2D是MDS的下游疾病,说明“代谢性并发症”或“MDS相关TOD”可能比所谓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更合理。这种更新的理念对T2D的管理至关重要,强调TOD不仅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这一术语对医患双方都存在误导,导致以血糖为中心的管理,而忽略了MDS中与其他代谢紊乱相关的TOD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治疗应该是整体管理,以保护MDS的靶器官。综述了T2D的流行病学、诊断、筛查和预防,重点介绍了T2D的病理生理和分子机制,以及基于“MDS相关性TOD”概念的T2D整体治疗。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4-01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