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靶向治疗)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观点1:国内外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层出不穷,成熟靶点更新迭代。

  观点2:靶向药物发展飞速,助力并引领靶向治疗进入新时代。

  观点3:靶向抗肿瘤药物虽然具有选择性,但仍会对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观点4:耐药是靶向治疗最大的短板

  随着靶向抗癌药物的出现与广泛应用,癌症的治愈率与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提高。但肿瘤耐药问题随之而来,大部分靶向抗肿瘤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深入研究靶向抗癌药物的耐药机制是寻找克服肿瘤耐药策略的必经之路。

  广义地讲,耐药性可分为原发耐药性(患者对药物初始无反应的情况)和获得性耐药(患者最初表现出对治疗的反应,随后出现进展性疾病)。针对药物靶点本身发生突变的肿瘤耐药,已有较多的经验针对耐药开发出新一代克服耐药分子的策略。而与药物靶点自身无关的肿瘤耐药,往往可以通过药物联用的策略克服肿瘤耐药。

  观点5:抗体偶联药物(ADC)将成为靶向药物发展新赛道

  观点6: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推动了肿瘤医学走向精准化。

  观点7:利用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控制肿瘤的重要策略。

  观点8:二代测序等技术发展助推了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和生物大数据库建设。

  观点9:临床试验中“泛癌种药物”和篮子试验有助于预测药物疗效。

  观点10:只有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患者才可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观点11:严格按照适应证和规范化用药原则进行靶向治疗。 

  观点12:特殊情况下需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免疫治疗)

上篇:最新!肺癌篇——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