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篇
观点1:免疫治疗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向。
- 免疫治疗主要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内分泌治疗的原理存在明显不同。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不受外来病原体和自身异常细胞的侵害。
- 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癌变的细胞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被清除。然而,癌细胞由于基因组(遗传物质)不稳定,不断演变和进化,导致免疫系统逐渐丧失抗肿瘤的能力,甚至成为肿瘤的帮凶,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提高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打破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恢复患者自身的抗肿瘤能力;或体外制备抗肿瘤的免疫细胞,输注患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免疫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更加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控制肿瘤,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过多的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疗还能激发机体长期的免疫记忆,即使治疗停止后,也能持续监控并清除可能复发的肿瘤细胞。
- 免疫治疗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有:抗体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药物)、细胞疗法(CAR-T、TCR-T、TIL、NK等)、肿瘤疫苗(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溶瘤病毒、免疫调节剂(白介素、干扰素、免疫调节剂等)。这些免疫治疗适用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各有优势和不足,与传统治疗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抗肿瘤能力。不恰当运用免疫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延误、疾病恶化,甚至副作用引起患者死亡,同样需要警惕。
观点2: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不断改写新的历史。
-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史是一段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旅程,它展示了人类不断探索、挑战并突破自身免疫系统潜力的决心与智慧。
-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们就开始探索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然而,当时对免疫机制的理解尚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缓慢。100多年前,美国骨科医生威廉•科利,就开始探索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他采用的是细菌毒素来激活免疫细胞的方法,不仅副作用很大,而且效果也有限。因此,肿瘤免疫治疗在初期,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渐揭开免疫系统的神秘面纱,卡介苗、干扰素、白介素等开始在临床使用,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世纪70年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为免疫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科学家们能够制造出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随后,一系列基于抗体的免疫治疗药物相继问世,并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1997年全球首个抗肿瘤单抗利妥昔单抗批准上市应用,2011年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单抗)上市,2014年首批PD-1抗体药物开始上市应用,2016年PD-L1抗体药物上市,2018年PD-1抗体在中国上市。至此抗肿瘤免疫抗体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惠及肿瘤患者。
- 进入21世纪,基因编辑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飞速发展,免疫治疗再次迎来重大突破。CAR-T、TCR-T、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使得我们能够利用改造后的免疫细胞直接攻击肿瘤细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治疗效果。2010年自体细胞免疫疗法的治疗性癌症疫苗获批上市、2017年首个CD19 CAR-T疗法获批上市,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 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肿瘤细胞的逃逸机制并不仅仅局限于降低自身抗原性,还包括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例如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 回顾免疫治疗的历史发展,我们不禁感叹人类智慧的伟大。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免疫治疗将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观点3:主动免疫治疗通过激发自身免疫清除疾病细胞。
- 主动免疫治疗关键在于激发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向患者体内引入能够刺激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疫苗或特定的抗原。这些物质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模拟疾病细胞的特征,进而引导免疫系统“记住”并学会如何有效地攻击这些疾病细胞。
- 当免疫系统被成功激活后,它会开始产生特定的免疫细胞和抗体,这些细胞和抗体能够识别并定向攻击带有特定抗原的疾病细胞。这种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攻击方式,使得主动免疫治疗在对抗癌症、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主动免疫治疗能够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量来对抗疾病,因此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它更加个性化,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主动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免疫状态、疾病的类型和阶段、所使用的治疗策略等。因此,在进行主动免疫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地评估并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观点4:被动免疫治疗直接输入免疫物质,迅速增强免疫力。
- 被动免疫治疗的特点在于其起效迅速,无需经历漫长的免疫应答过程,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适用。
- 被动免疫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外源性免疫物质。这些物质需经过精细地处理和制备,以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抗体可以通过识别并中和病原体来阻止其感染;而免疫细胞则可以直接攻击并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 被动免疫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仅用于传染病预防,如注射抗毒素来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还能够应用于肿瘤治疗等领域。在肿瘤治疗中,被动免疫治疗通过直接输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抗体或免疫细胞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虽然被动免疫治疗在紧急预防和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输入的外源性免疫物质在体内的存在时间有限,因此免疫效果往往是短暂的,需要定期重复输入以维持疗效。此外,被动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等。因此,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观点5:细胞免疫治疗利用自身免疫细胞对抗肿瘤。
-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先进的肿瘤治疗方法,我们常说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简称CAR-T)就是一种细胞免疫治疗。在细胞免疫治疗中,首先会从患者体内采集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特定基因编辑处理后,数量会大幅增加,同时其抗肿瘤活性及特异性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然后将这些改造后的免疫细胞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这些免疫细胞能够更高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 细胞免疫治疗的核心在于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主动对抗肿瘤。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细胞免疫治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它针对表达特定抗原的肿瘤细胞,因此副作用相对较小,同时能够保护正常细胞不受损伤。
- 细胞免疫治疗具有长期的疗效。细胞免疫治疗通过激发机体的免疫记忆功能,可以在治疗后持续监测并清除可能复发的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 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还可以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细胞免疫治疗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观点6: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区分“自我”和“非我”,并具有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功能。肿瘤细胞释放抗原并递呈至淋巴结,淋巴系统受到刺激生成T细胞,T细胞迁移到肿瘤,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是免疫反应过程中调节T细胞受体抗原识别的一种信号。如果把T细胞比喻成一支消灭入侵“敌人”癌细胞的“战斗部队”,那免疫检查点分子就是T细胞的“哨兵”,主要靠它发现“敌人”,然后由“战斗部队”消灭。一旦“哨兵”失灵不能示警,则发现不了“敌人”,入侵的肿瘤细胞不仅可以成功逃逸,而且快速发展,造成患者病情迅速恶化。
- 特别是PD-1和PD-L1这对蛋白,它们在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形成了一种“刹车”机制,以防止免疫细胞误伤正常细胞。然而,一些肿瘤细胞利用这一机制,通过表达大量的PD-L1蛋白,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PD-1,传递错误的信号,欺骗免疫细胞,使其认为肿瘤细胞是“好细胞”,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 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就是打破这种免疫抑制状态,通过“棒打鸳鸯”的方式,强行拆开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消除免疫抑制,使免疫细胞能够重新对肿瘤细胞展开攻击。这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的基本原理。
-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由于它直接针对癌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更好地保障。此外,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联合抗肿瘤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当然这种治疗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二、应用篇
观点1:免疫治疗前需要整体评估。
- 肿瘤类型:某些肿瘤类型对免疫治疗更敏感,例如黑色素瘤、肺癌、肾癌、淋巴瘤等。这些肿瘤通常具有较高的突变负荷或更有利的肿瘤微环境以促进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当然另外很多肿瘤也获批有免疫联合治疗的适应证。
- 免疫检测结果:一些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包括PD-L1表达水平、微卫星状态(MSI)、肿瘤突变负荷(TMB)等。具有较高的PD-L1表达、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肿瘤突变高负荷(TMB-H)的患者更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 临床状况:在机体免疫环境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免疫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因此目前的免疫治疗已经从晚期后线治疗,到达一线治疗,围手术期治疗等,因此早期肿瘤患者在手术消除肿瘤病灶的情况下,免疫治疗也可能很大程度缩瘤和降低远处复发转移。
- 既往治疗:如果患者之前接受过化疗、放疗等治疗而出现耐药或病情进展,以及未接受过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需经过肿瘤专家评估,指定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免疫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由医疗专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另外,针对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可能还需要特定的免疫检测,以辅助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咨询。
观点2: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场景。
- 免疫治疗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场景。(1)适应瘤种广泛:涵盖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如肺癌、头颈部鳞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尿路上皮癌、肾癌、淋巴瘤、黑色素瘤、MSI-H/dMMR肿瘤等等;(2)从晚期到早期:如临床应用最广泛的PD-1/PD-L1抗体,获批有晚期一线、二线、后线的适应证,不断探索早期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全面覆盖肿瘤的各个阶段;(3)从单药到联合:如MSI-H/dMMR的晚期实体瘤,PD-L1高表达的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等可以单药使用,而更多的瘤种获批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的联合治疗,如晚期胃癌,食管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肝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等等。
观点3:免疫治疗与传统化疗相比,优势明显。
- 针对性强: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座花园,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是土壤,杂草是肿瘤细胞,那么化疗就像在整个花园喷洒除草剂,杀伤力较大,范围广。而免疫治疗就像往土壤里添加除草肥料,这种肥料能够使土壤肥沃,帮助控制杂草,继而使花园恢复欣欣向荣。
- 作用持久:免疫治疗一旦成功,其效果通常具有持久性。因为一些T细胞分化为成熟记忆T细胞,提供长期免疫记忆保护,使得抗肿瘤免疫循环不断重复,增强或调节免疫系统的效果往往能够持续较长时间。
- 副作用较小:与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通常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因为它是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而不是直接攻击或破坏细胞。
观点4:免疫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疗效不均一: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可能会产生显著的疗效,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没有明显效果。另外由于肿瘤本身的时空异质性,同一个患者不同的转移部位,以及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可能会表现出不一致的疗效。
- 可能存在假性进展和超进展:免疫治疗后一些肿瘤的增大是由于肿瘤内部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肿胀,也就是说是“肿瘤发炎了”。目前的影像技术不能区分是“假性进展”还是疾病进展,所以应请医生判断。如判断为“假性进展”,则应继续进行免疫治疗,以观察后续治疗效果。“超进展”是部分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启动治疗后病灶体积不减反增,病灶进展较治疗前发展更快。
- 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免疫治疗有时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皮疹、关节痛、发热等。
- 需要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 总的来说,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某些疾病,免疫治疗可能会成为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对于其他疾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在选择免疫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三、机制篇
观点1: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
-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特定的药物来激活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并攻击被感染的细胞或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通过药物的作用,T细胞被激活,并且大量增加,特异针对肿瘤抗原杀灭消除体内的肿瘤细胞,使体内形成抗肿瘤的免疫环境。
- 肿瘤免疫治疗还包括利用抗体来中和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这些抗原是肿瘤细胞特有的标记,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阻止肿瘤细胞继续增殖,限制肿瘤的增长和扩散,使得肿瘤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同时基于免疫系统的记忆作用,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可能卷土重来的肿瘤细胞,早期消除新的肿瘤病灶。
- 另一种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是细胞疗法。这种方法首先从患者体内提取免疫细胞,然后在体外进行培养和改造,之后再将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这些改造后的免疫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以更有效的方式对抗肿瘤。
- 通过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系统被激活并增强,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高效性,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观点2:免疫治疗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系统。
-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肿瘤细胞通过一系列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在正常的人体建立其肿瘤肆意增殖扩散的肿瘤环境。
-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策略来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系统的能力,其中包括:(1)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信号。通常,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分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然而使用特定的药物可以阻断这些信号的传递,恢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能够重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2)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通过给予患者某些免疫刺激剂,如细胞因子或疫苗,可以激活和增强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更具攻击性。这些激活后的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防止其逃逸免疫系统的监控;(3)改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血管、基质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等。通过调节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信号分子的表达,可以改善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杀伤能力,从而减少肿瘤逃逸的可能性。
观点3:免疫治疗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扩散。
- 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开发和使用肿瘤疫苗。肿瘤疫苗通过向机体提供肿瘤相关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这种策略能够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
- 免疫细胞疗法也是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有效方法。先提取出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特异性训练后,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这些经过改造的免疫细胞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提高治疗的特异性和效果。
- 还有一些药物和技术可以辅助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例如,一些免疫调节剂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增强其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同时,肿瘤免疫治疗中还应用了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免疫细胞基因的精准修改,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和效果。
四、药物篇
观点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
-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药物种类繁多。我国已上市的进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我国已上市的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派安普利单抗、斯鲁利单抗、赛帕利单抗、普特利单抗;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舒格利单抗、恩沃利单抗;PD-1/ CTLA-4:卡度尼利单抗。另外在国外已经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包括:多塔利单抗、西米普利单抗、阿维单抗、替西木单抗等。
观点2:免疫治疗起效后具有“长拖尾”效应。
- 与传统的治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持久的免疫应答和长期的生存获益,一旦免疫抑制剂起效,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即具有“生存拖尾”效应,部分病友有望实现临床治愈,也就是说五年不复发、不进展,长期生存,尤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据CameL研究数据,国产创新PD-1药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OS率达到了31.2%,意味着让近1/3患者生存突破5年,达到临床治愈,获得长生存的希望。
观点3:免疫治疗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幅提高。
- 国内免疫治疗创新药不断涌现,适应证以及适用人群不断更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该类药物国内上市已超过17种,并且在多个肿瘤领域获批适应证。从2018年国内上市至今,从每月8万到每月千元,经过各方努力,近80倍降幅,造福我国肿瘤患者。例如国产原研药物如卡瑞利珠单抗已有9项适应证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单次治疗费用自付约500元,普惠中国患者。
观点4:免疫治疗的疗程。
- 通常肿瘤患者PD-1/PD-L1治疗有单周,双周,三周等治疗周期,如果患者疗效评估有效,PD-1单抗应持续使用,使用至少2年。或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患者应与主管医生沟通,遵从医嘱治疗,若自行终止治疗,可能有肿瘤进展或复发的风险。
观点5:肿瘤类型、患者状态都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肿瘤由于其特定的抗原表达或免疫微环境,可能更容易受到免疫治疗的攻击,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相反,一些肿瘤可能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或存在免疫逃逸机制,导致免疫治疗的效果不佳。
- 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是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一些患者可能由于年龄、疾病状态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免疫系统功能较弱,从而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
-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免疫治疗疗效的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免疫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信号通路的传导等过程,从而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
-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免疫治疗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某些患者无法从中受益。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有望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为患者量身打造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五、联合篇
观点1:免疫治疗与手术治疗相辅相成。
- 手术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手术并不能完全清除所有肿瘤细胞,尤其是那些已经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的微小病灶。而免疫治疗则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具备更强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将免疫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以在手术切除肿瘤后,通过免疫治疗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
- 免疫治疗还可以增强手术治疗的效果。在手术前,通过给予患者免疫治疗药物,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同时,免疫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结合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免疫状态,医生可以制定先手术再免疫、先免疫再手术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观点2: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可以提高对放化疗耐受,减少副作用。
- 放疗和/或化疗是常用的抗肿瘤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或干扰其生长代谢过程,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放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且难以有效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
- 而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与放化疗不同,免疫治疗旨在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而不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因此,将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可以互补彼此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通过联合免疫治疗与放化疗,可以进一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免疫治疗能够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使其更敏感地识别和攻击被放化疗破坏的肿瘤细胞,减少肿瘤细胞的逃逸和复发。
观点3: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协同可以更精准地杀灭肿瘤。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然而,有些肿瘤细胞会利用免疫逃逸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使得单纯的免疫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效果不佳。
- 而靶向治疗则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精准打击。它利用特定的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或转移,从而阻止肿瘤的发展。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选择性强,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 另外肿瘤的异常血管系统在肿瘤局部的微环境引起免疫抑制,严重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而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促使血管正常化,将免疫抑制的肿瘤局部微环境重新调整为免疫支持的肿瘤微环境。
- 当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结合使用时,它们能够相互协同,发挥更强大的治疗作用。免疫治疗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使其更容易被靶向治疗药物识别和攻击。同时,靶向治疗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为免疫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尤其在肝癌领域,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标准方案,根据全球多中心Ⅲ期CARES-310研究,PD-1药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可达22.1个月,是迄今为止肝癌一线治疗最长的OS获益。该方案也已经纳入医保,普惠中国患者。
-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协同作用还能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由于两者针对不同靶点进行攻击,因此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观点4:基因检测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 基因检测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为肿瘤治疗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患者是否携带与免疫治疗相关的特定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患者对免疫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通过检测这些基因,医生可以预测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免疫治疗,并预估其可能的疗效。
- 基因检测还可以揭示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包括突变和表达水平。为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免疫治疗药物提供关键信息。由于不同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特征,因此,选择能够针对这些特征的免疫治疗药物,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 基因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在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基因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反映了治疗的效果、耐药性的出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及时检测这些变化,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并减少潜在风险。
观点5:个体化治疗应综合考虑其基因、免疫状态、肿瘤特性等因素。
- 基因检测是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医生能够了解患者对免疫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潜在风险,从而筛选出最适合患者的药物。例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预示着患者对某种免疫治疗药物的良好反应,医生便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药物选择。
- 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是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免疫治疗的核心在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因此,了解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功能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肿瘤的特性也是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抗原表达和免疫逃逸机制,因此需要选择能够针对这些特性的免疫治疗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病理特征等信息,为其选择最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 个体化治疗策略还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肿瘤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 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是一种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每位患者的独特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基因检测、评估免疫状态、考虑肿瘤特性以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等手段,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观点6:患者参与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本身就是治疗手段之一。
- 对肿瘤患者而言,参与临床试验本身就是治疗手段之一,对于遇到治疗瓶颈的患者,是更快地接收到新的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大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是免费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肿瘤治疗已经向精准医学转化,通过临床试验,有助于持续改进患者与治疗方案的匹配程度,不断提升肺癌治疗的精准性;临床试验通过探索不同形式的免疫治疗方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疗效,为患者生存带来获益,这也是临床精准治疗的必然方向。
六、展望篇
观点1:免疫治疗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疗法向联合疗法的转变。
- 过去,免疫治疗主要依赖于单一的免疫药物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将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联合疗法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能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在药物研发方面,免疫治疗的靶点不断扩展。最初,免疫治疗主要聚焦于激活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免疫相关靶点,如免疫检查点、肿瘤相关抗原等。这些新靶点的发现为免疫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 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的实体瘤治疗外,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拓宽。
- 展望未来,免疫治疗的研究趋势将继续朝着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通过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等手段,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肿瘤特性,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免疫治疗的研究将更加高效和精准,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观点2:免疫治疗仍然存在挑战与机遇。
- 免疫治疗的挑战之一在于其副作用。尽管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有效攻击肿瘤细胞,但它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它们不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限制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
- 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药物反应良好,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而对于有些患者则可能无效或仅产生有限的效果。这种疗效的异质性使得预测和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成为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观点3:精准医疗将是免疫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和表达情况,从而预测其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这将有助于筛选出最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并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 免疫治疗的靶点将不断扩大。除了已经应用于临床的靶点外,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更多的肿瘤相关抗原和免疫信号通路,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这将为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免疫治疗药物提供基础,并为更多类型的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免疫治疗的联合疗法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通过将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段相结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联合疗法还可以减少单一疗法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的研究将更加高效和精准。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免疫治疗的新规律和新模式,为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编辑:梅梅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