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后患者失声的原因与防治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众所周知,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最终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在人的身体中,我们的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一旦这两个部位出现损伤,那就可能导致我们出现失声的情况。
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在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尤其是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所要经过的部位正好是人的发声器官,这就有可能导致其出现损伤。常见的发声器官损伤后会出现声音嘶哑,但有些损伤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失声的现象。
在众多的可能性中,最常见的就是气管插管导致的损伤。主要包括声带的创伤性水肿、环杓关节的脱位、急性喉炎、甚至是直接损伤声带等。
造成这些不良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麻醉医师操作的不熟练,气管导管的型号选择过大,患者本身存在困难气道等。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我们在完成插管后,气管导管前端充起的气囊可压迫声带下缘1cm左右的喉返神经易损区或甲状软骨沟后方的喉返神经前支区。
当气囊充气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喉返神经损伤或麻痹时,就可能出现患者苏醒期的失声,甚至是永久性的失声。所以在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操作时,一定要缓慢且温柔,避免出现粗暴插管的现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必要时要及时更换导管。气管插管前一定要判断肌松药物是否起效,以防止插管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对术前评估可能是困难气道的患者,我们应寻求上级医师的帮助,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若因插管困难,而反复进行气管插管的病人,可预防性给予适量的地塞米松,以防止术后的喉头水肿。当然,一些非必要插管的手术,麻醉医师也可选择使用喉罩来进行机械通气,以降低咽喉部的损伤。
安全、正确的气管插管,合理的术中管理都是避免术后失声的有效措施。在手术结束后,我们还要确定肌松药物是否代谢完全,若肌松药物代谢不全会使得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无法收缩,导致患者不仅无法发声,甚至是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在拔除气管插管前,我们可以给予患者5ug左右的舒芬太尼,使患者能够耐受气管插管,通过患者呼出的气体量、能否配合进行一些基础动作,来做出简单的判断;也可给予患者适量拮抗剂来抵消肌松药物的作用。当然,在麻醉医师的手边要随时准备好气管插管的器具,如遇紧急情况,应行二次插管。
对于围术期一些过度紧张或情绪波动过大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还可能出现癔症性失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精神方面出现问题,而无器质性损伤。对于术前存在癔症史、癔症性人格、高度恐惧的患者,麻醉医师需要进行详细、友好的交流,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镇静药物来降低患者的紧张感。若术后确定发生癔症性失声,多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以改善患者本身的精神状态,建立患者的信心。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手术,如甲状腺手术、耳鼻喉手术、心胸外科手术等,因其特殊的手术区域,有可能直接损伤声带或迷走神经,导致患者术后无法发声。在患者出现失声状况后,麻醉医师应与手术医生及时沟通,确认是否为手术所导致的损伤,以避免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对于临床上的全麻手术而言,有效的预防也不能完全杜绝术后失声的发生。当我们在手术结束后遇到失声的患者,首先要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并维持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平稳。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喉镜等,及时、准确的判断造成患者失声的可能原因。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失声(如癔症性失声、轻度的喉头水肿),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将患者送入恢复室进行观察。而一些难以处理的失声,例如环杓关节的脱位,急性重度的喉头水肿,声带、喉返神经的直接性损伤等,就需要麻醉医师及时联系耳鼻喉科进行紧急会诊、处理,防止发生其它更为严重的后果。
术后的失声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安,甚至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是每一位麻醉医师都不应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