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翻篇无望!古二再揭第三波录音,娱乐圈“遮羞布”被彻底撕碎
时间:2025-11-12 16:50:49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电脑坏了,稿子没了。”
秦雯的消息发过来时,许某的心跳差点停了。他是个枪手,干的就是帮人改稿、润色的活儿,说白了,就是见不得光的代笔。

他以为自己死定了,稿子是在他手上弄丢的。他手心全是汗,手指僵在键盘上,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结果,秦雯的下一句话,让他浑身的血都凉了。
“没事,你直接去把古二的原稿抄一遍,当成第24集交上来。”

许某彻底懵了。
抄?就这么直接?连装都懒得装一下了?
他入行不算久,专门接这种活儿。圈子里的大编剧忙不过来,或者没灵感了,就会找他们这种“影子写手”。

这次的金主,是圈内大名鼎鼎的秦雯,顶着白玉兰奖的光环。而他要“润色”的,是一个叫古二的编剧写的《繁花》剧本。
活儿很简单,就是把古二的东西,改头换面,让它看起来像是秦雯写的。

许某心里清楚,这事儿不光彩。但他需要钱,需要在这个圈子里活下去。他安慰自己,这只是“借鉴”、“优化”,是行业潜规则。
可秦雯这条消息,彻底撕碎了他最后那点可怜的自我安慰。
这不是潜规则,这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他拿着鼠标的手在抖。屏幕那头,是高高在上的大编剧。而他,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牺牲掉的工具。他没得选。
他打开了古二的原稿文件夹,一个字,一个字地复制,粘贴。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他从来没见过古二。但在无数个深夜,他通过文字认识了这个人。他能感觉到,古二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付出了多少心血。那字里行间,藏着一个创作者的灵魂。
而现在,他正在亲手扼杀这个灵魂。

事情的荒唐远不止于此。
有一次开线上会议,他还听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大导演,王家卫的声音。

王家卫在电话那头,用一种极其轻描淡写的语气,说他想办个影视培训班。
许某刚开始还觉得,这大导演是想为行业培养新人。可听下去,他后背的冷汗就冒出来了。

王家卫根本不是要教学生,他是要建一个“创意银行”!把无数有想法的年轻人招进来,让他们拼命想点子,写故事。然后,好的创意,直接拿走。学生们就算发现,也毫无办法。

那一瞬间,许某突然明白了。
原来,自己和那些未来的学生一样。他们都不是“人”,而是“耗材”!是用完就可以扔掉的零件!
这个圈子,根本不是在创作,而是在进行一场高效的“创意围猎”。

更让他感到不适的,是他们在会议闲聊时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他们拿所有人共同经历的“口罩”时期开玩笑,语气里满是戏谑和冷漠。普通人的挣扎和痛苦,在他们嘴里,成了不值一提的段子。

他还听到王家卫无比得意地谈起,自己又收藏了什么昂贵的日本武士刀。那种溢于言表的喜爱,和他们谈论国内观众时的冷漠,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许某关掉会议软件,瘫在椅子上。他感觉自己不只是在一个肮脏的交易里,而是掉进了一个没有底线的黑洞。

直到有一天,网上炸了。
一个叫古二的编剧,放出了录音,把所有事情都捅了出来。
许某在新闻里,第一次看到了古二的照片,读到了他的故事。

原来,那个他只在文字里见过的人,是一个渐冻症患者。
一个身体正在慢慢僵硬,却拼尽全力想在生命最后留下自己名字的人。

他所做的一切,从编剧,到被贬为端茶倒水的生活助理,再到最后剧本被整个抢走,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浓缩在那些曝光的录音里。
许某看着屏幕,脑子里嗡嗡作响。
他想起了秦雯那句“直接抄一遍”。他想起了自己机械地复制粘贴的那个夜晚。

他以为自己只是个拿钱办事的工具,却没想到,自己手里的那支笔,竟成了压垮一个重病患者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不是帮凶,他就是凶手之一。

如今,舆论滔天。王家卫和秦雯就像消失了一样,不回应,不解释。他们有资本和权力筑起的高墙,风浪再大,也伤不到他们分毫。
而古二,那个用生命在战斗的病人,还在孤军奋战。

许某呢?他依旧是那个“影子”,躲在暗处,看着这一切。他害怕被牵连,又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备受煎熬。他删掉了和秦雯所有的聊天记录,仿佛这样就能抹掉自己犯下的恶。
但,他真的能心安理得吗?
这个行业里,还有多少个像他一样的“许某”,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的良知?又有多少个“古二”,在无声的角落里,被吞噬得一干二净?
如果连一个渐冻症患者的最后呐喊都唤不醒装睡的人,那这个世界,真的还有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