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浙大团队用一锅“老汤”增强免疫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自2011年首个CTLA-4抑制剂获批以来,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第四支柱”。但临床数据显示,仅20%-40%的患者能从中获益,且超过60%的患者会出现结肠炎、肺炎等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传统解决方案多聚焦于药物剂量调整或免疫抑制剂联用,却常陷入“增效即增毒”的困局。

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逐渐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2018年《Science》杂志同步发表的三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组成直接影响ICB疗效,而周民团队此次 Cell 子刊 Cell Bio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anti-tumor immunity and reducing toxicity: A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 formula for ICB 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药食同源配方——使用微球(MS)共载普通小球藻(C. vulgaris)和黄芪多糖(APS)——CV/APS-MS,正是通过精准调控肠道微生态,开辟了“食疗助疗”的新路径。有助于在改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癌症免疫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风险。

课题示意图:CV/APS-MSs 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升抗肿瘤疗效并降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

微球里的抗癌密码

  1. 天然成分的智慧组合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普通小球藻(C. vulgaris)与黄芪多糖(APS)封装于微球载体中。前者作为营养微藻,富含叶绿素、ω-3脂肪酸等活性成分,此前已被证实可增强树突状细胞功能;后者作为传统中药黄芪的核心成分,具有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双重作用。这种“藻类+多糖”的组合,既保证了生物活性,又通过微球技术延长了肠道滞留时间。

CV/APS-MSs 的制备与表征

CV/APS-MSs 的抗氧化与抗肿瘤作用

2. 动物实验的惊艳数据
在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中,CV/APS-MS展现出三重优势:

提高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中 ICB 疗效

3. 作用机制的深度阐释
研究揭示了CV/APS-MS的“肠道-免疫”轴调控网络:

缓解 irAEs 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临床转化: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跨越

这项研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三大启示:

目前,研究团队已启动I期临床试验(NCT05678912),招募3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初步数据显示,联合CV/APS-MS治疗组3级以上irAE发生率较单药组降低41%,且客观缓解率(ORR)提升17%。

总结:传统智慧的现代重生

当黄芪遇见微藻,当食疗邂逅免疫治疗,这场跨越千年的医学对话,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纪元。CV/APS-MS微球不仅是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手段,更代表了一种“整体观”医疗理念——通过调节人体微生态系统,实现“增效-减毒-提质”的三重目标。

参考文献:Zhou M, et al. Enhancing anti-tumor immunity and reducing toxicity: A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 formula for ICB therapy. Cell Biomaterials. 2025.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两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检出BRCA2体系双等位基因缺失和RB1变异,获益PARP抑制剂

上篇:专访潘雄飞研究员:肥胖新定义如何重塑临床干预与公共卫生认知? | COC 2025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