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新型 CETP 抑制剂 Obicetrapib,心血管高危患者降脂新希望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研究亮点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Obicetrapib in Patien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的前瞻性、多国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由Monash大学Nicholls教授领衔,涵盖2530名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且接受最大耐受调脂治疗的高危患者。研究以每日10mg obicetrapib干预365天为周期,重点评价其对LDL胆固醇的降低效应及安全性,为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依据。
众多临床试验均证实LDL胆固醇下降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且 LDL-C 目标值被逐步下调,尤其对于高危人群。然而,现实临床中即便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或多药联合治疗,仍有大量患者难以达标,且他汀剂量的增加常受限于肌痛和糖尿病等副作用。CETP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调整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比例,是调脂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此前CETP抑制剂如torcetrapib因脱靶效应而停步,obosetrapib作为新一代CETP抑制剂,显示出更高选择性及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望弥补现有调脂治疗的不足。
本研究纳入年龄≥18岁、具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史或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经遗传或临床标准诊断),且正在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依折麦布、培哚醌酸及PCSK9抑制剂)治疗者。依据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及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筛选。患者随机分组(2:1),分别接受10mg obicetrapib或匹配安慰剂,每日一次,疗程365天。主要终点为第84天LDL-C相较基线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包括各时间点动脉硬化相关脂质指标变化及不良事件监测。全程采用双盲设计,检测流程标准化,数据统计采用多重插补法及协方差模型调整。
研究结果
主要终点
第84天,obicetrapib组患者LDL-C较基线下降29.9%(95%CI,−32.1至−27.8),而安慰剂组变化为+2.7%(95%CI,−0.4至5.8),组间差异达−32.6个百分点(95%CI,−35.8至−29.5;P<0.001)。
主要及次要脂质指标变化
图1 LDL胆固醇变化曲线
A. LDL-C相对变化百分比(基线至第84天)
B. LDL-C绝对浓度(mg/dL)随访趋势
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首次以大规模、多国、随机对照设计充分评估了obicetrapib在高危心血管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证实其在最大耐受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能够显著降低LDL-C及多种心血管风险指标,且耐受良好。相较于既往同类CETP抑制剂,obicetrapib显示了更优的降脂效果且无明显脱靶副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潜在的强效口服调脂新武器。考虑到高危患者LDL-C常难达标,此药物有望填补现有治疗空白。未来长程心血管结局研究(-NCT05202509)将进一步佐证其临床获益,助力个体精准降脂策略的实现。
原始出处:
Nicholls SJ, Nelson AJ, Ditmarsch M,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bicetrapib in Patien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N Engl J Med. 2025 May 7. DOI:10.1056/NEJMoa2415820.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