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诱导和巩固治疗153例原发CNS淋巴瘤的疗效良好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PCNSL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影响大脑实质、软脑膜、眼眶或脊髓,且无系统性疾病证据。PCNSL的发病率在过去50年中增加了五倍,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中位诊断年龄为67岁。由于PCNSL的罕见性,缺乏随机试验来指导诱导和巩固治疗策略,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的共识。大多数中心会提供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诱导化疗,随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全脑放疗或延长化疗。
自2008年以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根据 CALGB 50202 研究结果,对于PCNSL 和继发性 CNSL 首选 MTR 诱导,每2周给药1次,然后在 CR 后间隔至每月1次,完成6-8次 MTX 诱导。并根据NABTT 96-07,每月给予一次延长疗程的 MTR 进行巩固治疗,以完成1年治疗。研究者于近日报告了该方案治疗PCNSL 的15年更新经验,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旗下的新期刊《Blood Neoplasia》。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该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8年4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期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接受治疗的PCNSL患者。纳入分析的患者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B细胞淋巴瘤的记录(通过活检或脑脊液细胞学),且无系统性淋巴瘤。排除未接受诱导治疗或接受非MTR治疗方案的患者,以及随访时间少于1年的患者。
化疗方案: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375 mg/m²在第1天,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8 g/m²(第1天和第15天)和替莫唑胺150 mg/m²(第1-5天)的28天周期治疗。一旦达到CR,则治疗每月进行一次,直到完成6到8剂甲氨蝶呤的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可包括全脑放疗、每月MTR治疗6个额外周期,或利妥昔单抗联合依托泊苷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患者特征:共纳入153名患者,中位诊断年龄为63岁,80%的患者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2。大多数患者(91%)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治疗结果:整个队列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6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为36个月。
诱导治疗:MTR诱导的ORR为84%,其中61%的患者达到CR。中位至最佳缓解时间为1.93个月。此外,60%的患者完成了MTR诱导治疗。未完成诱导治疗患者的中位OS仅有7个月。
巩固治疗:完成诱导治疗的92名患者中,62%接受了基于甲氨蝶呤的巩固治疗。在完成6个月MTR诱导和MTR巩固的患者队列中,中位OS和RFS分别为143个月和122个月,4年OS和RFS分别为85%和72%。
皮质类固醇反应性:78%的患者在开始化疗前使用地塞米松后神经症状有所改善。皮质类固醇反应性疾病的中位OS为90.1个月,而非反应性疾病的中位OS为10.6个月(P=0.002)。
长期缓解者:19%接受延长MTR治疗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10年无事件生存,这些患者中位接受12剂MTR。此外年龄<60岁也是预测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二代测序:MYD88 突变与较差的 OS 相关。但logistic 回归显示,根据 MSKCC 预后评分,这些患者更有可能为较高危疾病,从而解释了 OS 的差异。
毒性:51%的患者无重大不良事件,33%的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13%的患者因毒性停止治疗,但无治疗相关死亡。
总结
延长MTR治疗方案是PCNSL管理中的一种安全的替代治疗策略。该方案与较低的治疗相关毒性相关,并且能够实现良好的长期生存率。年龄小于60岁和对皮质类固醇有反应的患者预后更好。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研究来确定新诊断PCNSL的最佳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Blood Neoplasia . 2025 Apr 16;2(3):100102. doi: 10.1016/j.bneo.202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