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夜间常遇到醉酒患者,对于急诊醉酒患者的麻醉处理,需要特别注意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胃内容物反流风险以及潜在的并发症。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一、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
病情评估:需详细了解饮酒量、时间及中毒程度(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或昏迷期),昏迷期患者(血乙醇浓度>2500mg/L)风险最高,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
体格检查与监测:重点检查气道通畅性、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监测血糖、电解质及凝血功能,警惕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
-
胃内容物管理:醉酒患者易反流误吸,需提前备好吸引设备,必要时进行快速序贯诱导插管(RSI)以减少误吸风险。
二、麻醉方案选择
-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加重中枢抑制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可选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但需减少剂量;阿片类药物慎用,因可能协同酒精增强呼吸抑制。
-
麻醉深度监测:结合脑电图(如BIS监测)调整麻醉深度,避免过深导致循环抑制。
-
区域麻醉谨慎应用:若患者合作且无凝血异常,可考虑神经阻滞,但需评估共济失调对体位配合的影响。
三、术中管理
-
呼吸管理: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₂)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处理呼吸抑制;昏迷患者需机械通气支持。
-
循环支持:酒精扩张血管可能导致低血压,需补液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
体温保护:醉酒者易出现低体温,需使用加温设备并监测体温。
四、术后监护
-
苏醒期观察:延迟苏醒常见,需排除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
-
并发症预防:警惕急性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等酒精相关并发症,必要时转入ICU。
总结
醉酒患者的麻醉需个体化评估,强调多系统监测和团队协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调控、术后严密观察是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