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轻中度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疗效更优,重度患者获益有限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亮点总结】
• 本研究基于个体参与者数据(IPD)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OCD)进行系统性荟萃分析,涵盖614名患者,几乎囊括了所有现有短期随机、对照试验数据。
• SSRIs相比安慰剂提供了约3分的儿童耶鲁-棕榈强迫症量表(CY-BOCS)评分改善,对应小效应量;基线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治疗响应的负向修饰因子。
• 研究对象主要为北美白人群体,提示当前循证证据在种族多样性和地理区域的代表性方面存在显著限制,亟需更广泛、多样化的临床试验。
强迫症(OCD)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焦虑相关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影响全球约0.5%至4%的儿童和青少年,显著干扰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与干预至关重要,然而多达50%的儿童患者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且伴发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尽管认知行为疗法(CBT)为首选非药物治疗,SSRIs作为药物治疗常被用于症状严重或CBT无效的患者。现有的高质量循证指南建议SSRIs为药物治疗首选,其短期疗效在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中被确认,平均改善约3.5分(CY-BOCS)。然而以往的荟萃分析多基于公开发表的汇总数据,受限于不同研究的数据异质性和缺乏患者个体层面信息,限制了对治疗效果修饰因素的识别与临床精准应用。
个体参与者数据(IPD)荟萃分析可以避免集合数据级别分析中生态谬误的影响,通过一致的方法论应用于患者级别结果,提供更为精确的疗效估计及探讨患者特征对疗效的调节作用。此外,儿童和成人OCD在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且儿童患者对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可能受多种发展因素影响,体现对药物治疗单独的评估需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IPD荟萃分析,详细评估SSRIs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短期疗效,尤其聚焦基线患者特征对治疗响应的潜在影响,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支持。
本研究遵照PRISMA-IPD指南,系统检索并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SSRIs治疗儿童青少年OCD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短期试验的个体级数据,主要通过荷兰医药管理局注册数据收集。此外,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PsycINFO等数据库,尝试获取其他相关试验的原始数据。纳入研究均为欧洲药物管理局推荐的10至13周短期疗效试验。
主要疗效指标为基线至治疗末期(周12前后)儿童耶鲁-棕榈强迫症量表(CY-BOCS)评分变化,次要指标为CY-BOCS评分减少≥35%定义的“响应者”比例。使用两阶段及一阶段IPD荟萃分析方法,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控制年龄、性别、体重等潜在混杂因素,检验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家族史及基线症状严重度的交互作用,评估其对治疗效果的修饰作用。风险偏倚通过Cochrane RoB 2.0工具评估,证据质量通过GRADE体系系统评价。
研究结果
共纳入4项临床试验,包含614名6至18岁儿童青少年(295例安慰剂组,319例SSRI组),涵盖约86%已知符合条件的短期RCT患者;试验均为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开展,个体绝大多数为白人(88%),其他族群比例极低。样本中男女性比例均衡(54%男;46%女),平均年龄为11.9岁。基线CY-BOCS评分为24.5分(中度重度 OCD)。
两阶段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SSRIs较安慰剂在治疗终点对CY-BOCS评分平均改善3.0分(95% CI: 2.46 ~ 3.53),效应量为0.38(Hedges’ g,95% CI: 0.31 ~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显著研究间异质性(I²=0%)。该结果在一阶段分析中得到一致验证,具体疗效差为2.9分(95% CI: 1.7 ~ 4.1)。响应率方面,SSRIs组达到≥35%下降的响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OR=1.89(95% CI: 1.45 ~ 2.45),一阶段分析结果接近(OR=1.91)。
SSRIs治疗与安慰剂治疗后的症状变化
基线症状严重度是唯一显著影响SSRIs响应的修饰因子,CY-BOCS每增加1分,SSRIs相对于安慰剂的响应率OR下降约8%(回归系数b=-0.92,p=0.007)。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和家族史未表现出显著调节作用。
基于症状严重度分层后的响应分析显示:轻度患者SSRIs的响应优势明显(OR=2.5,p=0.032),中度及重度患者组的响应优势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严重患者对SSRIs的相对获益减弱。
不同严重程度亚组对治疗的反应
研究价值与临床意义
本研究基于个体参与者数据的系统性荟萃分析,首次精确量化SSRIs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短期疗效,证实SSRIs较安慰剂在刺激症状改善方面效果确切但中等偏弱,平均改善未达成人群认可的“临床重要差异”阈值。病情越严重的患者,对SSRIs的响应相对较弱,提示今后治疗策略需针对严重病例探索更有效的方案。
研究揭示现有临床试验严重缺乏族群和地域多样性,主要限于北美白人群体,可能限制疗效结论的广泛适用性,特别是在种族多样性更丰富或其他文化背景的患者中。研究结果强调在更多元化患者群体中开展临床试验及循证研究的必要性。
此外,短期(10-13周)疗效未必反映长期疗效,已有开放标签研究显示SSRIs长期维持可能带来进一步改善。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药物效益与副作用风险、患者偏好和协同心理治疗的可能性。目前循证指南推荐轻中度患者首选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多作为一级或二级辅助手段,尤其针对CBT无效或病情严重者。
原始出处
Sem E. Cohen, Anthonius de Boer, Bram W.C. Storosu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for Pediatric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25;64(7):775-785. https://doi.org/10.1016/j.jaac.2025.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