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美洛加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回顾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神经病理性疼痛(NP) 是一种以神经系统病变或疾病为特征的病症,可能导致功能丧失,表现为疼痛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NP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PNP),由带状疱疹 (HZ)、糖尿病 (DM)、马尾压迫、神经根病、化疗等引起;以及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CNP),与脊髓损伤 (SCI)、卒中后疼痛和多发性硬化相关。

鉴于NP复杂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使得个体化治疗方案比较困难。在中国尽管有大量人群符合镇痛药使用标准,但由于经济负担和其他原因,NP 的临床管理相对不足。

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疗效中等或不足,在中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 患者中,包括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一线治疗和最常用的镇痛药。然而普瑞巴林用于治疗DPNP的适应症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

研究数据报道只有28% 的患者认为镇痛药显著减轻了疼痛,而 42% 的患者认为副作用影响了日常生活因此NP 患者对有效且安全的治疗存在巨大且未满足的需求。

『美洛加巴林』日本开发的一种新型电压门控Ca²⁺通道 (VGCC) α2δ亚基配体,于2019 年 1 月在日本首次获批用于 PNP 治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CDE) 批准美洛加巴林在中国用于DPNP适应症。

01 基本信息

美洛加巴林以品牌名Tarlige® 上市其包装为2.5510 和 15 mg 片剂。成年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5 mg 每日两次,至少每周增加 5 mg/次,最大剂量为 15 mg 每日两次

基于肌酐清除率(CrCl) 水平(因为随着肾功能恶化,药物暴露量增加),需要在这些患者中调整美洛加巴林的剂量和给药间隔:轻度肾功能损害推荐 15 mg 每日两次,中度损害7.5 mg 每日两次,重度损害7.5 mg 每日一次

图片

美洛加巴林化学结构式

02 作用机制

03 临床药代动力学

美洛加巴林吸收迅速,单次和多次递增剂量后的平均达峰时间均为1峰血浆浓度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每日剂量≤30 mg 耐受性良好的健康受试者中,单次递增剂量的平均半衰期为 2.96 至 3.37 小时,多次递增剂量为3.584.55小时。

美洛加巴林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以原形(61%72%)通过滤过和主动分泌消除,口服生物利用度 >85%,而一小部分(13%20%)通过肝脏代谢建议在中度或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中通过减少推荐剂量的50% 或 75% 进行调整,但在轻度肾功能损害或肝功能损害患者中无需调整。

美洛加巴林可在无饮食限制的情况下服用空腹和饭后食用作用相当。疼痛患者中使用时当与劳拉西泮或乙醇联用时,应听取医生的建议谨慎使用

04 临床疗效

美洛加巴林在不同类型NP的多种研究中已明确了其疗效。多项期研究已证明美洛加巴林在DPNPPHN患者中的疗效,这确保了其在许多亚洲国家/地区的临床应用。药物被授权后的真实世界研究将进一步评估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能强调针对更广泛NP的个体化护理。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

亚洲人群(III期 RCT结果提示30 mg/d 显著降低平均每日疼痛评分vs 安慰剂,疼痛缓解≥50%的患者比例更高。改善睡眠干扰和生活质量(PGIC评分 "显著改善比例:40% vs 26.1%)。

中国人群(III期 RCT结果提示15 mg BID 显著优于安慰剂,PGIC "显著改善比例更高(63.8% vs 42.6%)。

长期疗效(52周开放标签SF-MPQ疼痛量表各项评分持续下降,维持稳定镇痛效果。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III期 RCT(亚洲)所有剂量组(15/20/30 mg/d)均显著改善ADPS30 mg/d效果最优。疼痛缓解≥3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

长期扩展研究52周治疗期间SF-MPQ视觉模拟评分(VAS)持续下降,疗效稳定。

(3)术后/骨科疾病相关NP

胸外科术后NP(日本研究)米罗加巴林联合NSAIDs vs 单用NSAIDs神经性疼痛评分(S-LANSS)显著降低(50%20%),而单药组无显著变化。

腰椎管狭窄(LSS)相关NP联合NSAIDs治疗12V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单用NSAIDsEQ-5D-5L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4)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痛(CIPN

回顾性研究(胰腺癌)疼痛改善率显著高于普瑞巴林(6周:92.3% vs 33.3%, p=0.001),停药率更低(15.4% vs 52.4%)。

前瞻性研究(MiroCIP中重度CIPN患者12周后疼痛NRS评分显著降低,基线NRS6者降幅达44%

(5)中枢性神经痛(CNP

脊髓损伤(SCI)相关CNPIII期 RCT美洛加巴林(1015 mg BID)显著改善ADPS,疼痛缓解≥50%的患者比例更高。

长期研究(52卒中后/帕金森病相关CNP患者VAS评分持续下降,疗效稳定。

05 安全性和耐药性

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在进食和空腹状态下,美洛加巴林在剂量30 mg/d 时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导致治疗中断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嗜睡和头晕,且呈剂量依赖性。由于美洛加巴林从 α2δ 亚基解离较快,与其他 α2δ 配体相比,其CNS不良反应频率较低。

美洛加巴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头晕、外周水肿、鼻咽炎、便秘、体重增加,且严重程度为轻度。9.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6.0%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NP患者从普瑞巴林转换到美洛加巴林后显示出更低的 AEs,表明在镇痛药之间转换可能是一种临床可行的策略。在针对 PNP 患者的 MIROP 研究中,>70% 的患者在从普瑞巴林转换到美洛加巴林后能够安全耐受有效剂量的逐步滴定。

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美洛加巴林可以调整剂量使用,并且耐受性良好,表明其在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或合并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但少数研究未显示出显著改善。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在大量人群中对各种慢性疼痛状况优化美洛加巴林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NP 患者,特别是正在接受合并症治疗的患者,提供更广泛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Yang F, Wang Y, Zhang M, et al. Mirogabalin as a novel calcium channel α2δ lig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a review of clinical update. Front Pharmacol. 2024 Nov 22;15:1491570.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爱儿小醉】儿童非心脏手术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急性肾损伤:—项回顾性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上篇:【产麻新谭】鞘内注射氢吗啡酮与鞘内注射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一项随机非劣效性试验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