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生院士: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的免疫疗法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围绕“免疫学与肝脏”这一热点进行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肝胆相照平台特邀王福生院士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探讨免疫学研究在肝脏疾病中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前景。

问题一:

肝胆相照:

请您谈谈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在肝脏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最新的进展和突破?这些成果对于理解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福生教授:

我们都知道无论急性或是慢性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以及酒精性肝病,其发病机制都和免疫相关,主要聚焦在免疫异常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或肝组织炎症。

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在不同肝病中取得了很多进展,例如,在乙型肝炎的临床免疫学方面,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乙肝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在乙肝抗病毒治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中发现,肝脏中驻留的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也参与的PSC、PBC的发病机制。

我们也期待能够发现一些作用靶点,通过这些靶点研究出新的免疫治疗方法,目前这方面研究还有待突破,希望通过临床的科学家和免疫学家的联合,能够在此方面得到重大突破。

问题二:

肝胆相照:

在您团队的研究中,免疫疗法是如何被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中的?特别是在慢乙肝的功能性治愈方面,免疫疗法有哪些潜在的突破和前景?

王福生教授:

关于乙肝的治愈是一个热点问题。我们都知道,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能够很好地抑制病毒的复制,甚至发生e抗原的血清转换,但是,还比较难实现表面抗原转阴。在这方面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机体针对乙肝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和B细胞免疫反应实际上是有严重的免疫缺陷或是功能耗竭。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家都在做这方面研究,这些研究对我们全面揭示了慢性乙肝病人临床免疫学的全景图具有重要帮助。此外,尤其是在6岁以下儿童中,慢性获得性肝炎的临床治愈率很高,这方面的免疫学机制值得关注。最近我们团队也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发现,将在近期发表,同大家一起共享。

问题三:

肝胆相照:

您曾发表过关于干细胞在肝硬化治疗中突破性研究,请问干细胞技术是如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促进肝脏修复的?在未来,干细胞疗法在肝脏疾病治疗中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进展?

王福生教授:

我们知道,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中,如果病因得不到排除,疾病的进展很难被控制,如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甚至失代偿期肝硬化。除了排除病因之外,临床上还缺乏特效药物来抑制肝硬化的疾病发展。由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很大程度上与肝脏内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包括异常的T细胞激活以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干细胞治疗的原理包括:第一,它可以通过免疫调节减轻肝脏的炎症;第二,在肝脏炎症改善的基础之上,其可通过分泌促进肝细胞或者肝脏干细胞的生长因子来促进肝脏干细胞的再生,实现肝脏的修复。这就是目前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病(失代偿肝硬化和肝衰竭)的相关机制。I期、II期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干细胞疗法安全性良好,我们还要通过III期临床研究,即大样本、多中心的RCT临床研究,再进一步确定其安全性和疗效。目前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的临床研究方面基本达到形成专家共识的阶段,临床指南还有待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问题四:

肝胆相照:

本次APASL年会的主题是“多元合作 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您如何看待跨学科合作在肝病研究中的作用?在您的研究中,是否也涉及到了与其他学科(如免疫学、遗传学等)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于推动肝病研究的进步有哪些积极影响?

王福生教授:

肝病学科的进步涉及到多个方面,临床医生最主要任务是解决病人的临床问题。但是,针对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疗效方面的科学问题,就需要临床肝病学家、基础免疫学家和病毒学家,甚至遗传学家共同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同攻关。多学科协作有利于解决临床肝病的难题,不仅仅可以阐明相关的发病机制,还可以根据新靶点的发现建立相应的治疗技术或方法,创建一些新型的治疗技术或新的药物,进而提高临床的疗效,促进病人的康复。因此多学科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窦晓光教授:乙肝肝硬化“破局”之策-早筛、早诊、早治是关键

上篇:低蛋白血症临床诊治思辨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