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NS:静脉可视化设备对协助镰状细胞病患者外周静脉置管的效果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镰状细胞病是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血管闭塞性危象是其常见并发症。患者治疗常需静脉通路,但因皮肤较黑、血管反复受损和易形成血栓等,静脉穿刺困难。AccuVein®设备利用近红外技术实时检测外周静脉,识别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在儿童中效果显著,但在成年镰状细胞病患者中的有效性未得到验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杂志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评估在成年镰状细胞病患者血管阻塞危象治疗期间,AccuVein AV400®设备用于外周静脉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发现该设备在减少穿刺次数和置管时间上无明显效果。研究有效地量化了在这一特定患者群体中进行静脉置管的实际困难程度。
研究纳入18岁及以上、确诊为镰状细胞病、因血管闭塞性危象住院且需在特定时间进行外周静脉置管或更换的患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AccuVein AV400®组和常规静脉置管组,随机化按研究中心和过去12个月因血管阻塞危象住院或急诊就诊次数分层。AccuVein®组护士使用AccuVein®设备辅助进行静脉置管,常规组的护士采用常规的视诊和触诊方法,均使用标准套管针,不进行局部麻醉,护士自行决定套管针的型号。主要结局指标为有效更换外周静脉置管所需的穿刺次数;次要指标包括置管时间、失败率、困难静脉穿刺率等多项指标。
2018年4月10日至2022年3月22日期间,127例患者被随机分组(AccuVein AV400®组65人,常规操作组62人),126名患者被纳入分析,患者中位年龄27.5岁。两组在主要终点指标(即有效更换外周静脉置管或直至失败所需的静脉置管尝试次数)方面并无显著差异,AccuVein®组穿刺的中位数为2次,常规操作组为2次(OR=1.15, 95%CI, 0.78-1.71)。此外,两组在成功置入(或未成功置入)静脉留置针的中位时间方面也无显著差异,AccuVein®组为9.6分钟,常规操作组为11.7分钟。同样,在次要结局指标方面,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包括静脉留置针更换失败率、患者和护士焦虑水平及满意度评分在操作前后的变化,以及患者血管阻塞危象的疼痛程度。大多数患者(n=88,75.9%)在操作结束时使用的是蓝色导管(22号),且两组在导管型号方面并无差异。58名(46.0%)患者需要进行三次或更多次的静脉穿刺尝试(属于困难静脉通路患者),且这些患者成功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时间非常长(超过20分钟),两组之间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差异。护士经验水平对使用AccuVein®设备的操作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AccuVein AV400®设备对成年镰状细胞病患者血管闭塞性危象时的静脉穿刺无明显帮助,需探索替代方法,如超声引导、组建专业团队或采用其他给药途径,同时应考虑“静脉保护”策略。
原始出处:
Anne Corbasson, Eric Fischer, et al. Efficacy of a vein visualisation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peripheral venous line placement in adult patients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25, 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24.10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