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应用血管加压素的几个关键问题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一、药理学特性

  1. 分子基础

  2. 释放调控

  3. 受体作用

二、临床应用证据

(一)感染性休克

  1. 适应症标准

  2. 关键试验

  3. 剂量策略

(二)心脏术后血管麻痹

  1. VANCS试验亮点

  2. 监测重点

(三)心肺复苏

  1. 医院内CPR方案

  2. 指南现状

三、血流动力学管理框架

(四阶段监测策略)

阶段

监测目标

核心工具

抢救期

组织灌注评估

CRT、乳酸、床旁超声

优化期

前/后负荷调节

TPTD、PAC、SVV/PPV

稳定期

容量过负荷识别

EVLW、门静脉血流超声

降阶期

升压药撤除预测

PPV/SVV比值、copeptin监测

四、安全警戒要点

  1. 剂量相关风险

  2. 高危人群管理

五、停药策略优化

  1. 撤药顺序证据

  2. 生物标志物辅助

六、未来研究方向

  1. 精准给药模型

  2. 新型联合方案

  3. 预后评估体系

总结:血管加压素作为儿茶酚胺的补充/替代药物,在特定休克类型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其临床应用需严格把握适应证窗口(0.01-0.04 IU/min),结合多模态监测实现精准调控。优先撤除去甲肾上腺素的策略可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但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长期获益。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Head Face Med: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在Ⅲ类错牙合治疗中的突破性发现

上篇:【JAMA子刊】MGUS的诊断和管理策略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