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预防神经痛,日常行为与生活方式要牢记!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疼痛问题常常如影随形,尤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痛(DPN),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一个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尤其是双足)的疼痛、麻木、刺痛、烧灼感或蚁行感。这种疼痛通常在夜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约有30%-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痛的症状,而许多患者却未能及时识别和治疗。
1 症状表现:难以忍受的痛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
疼痛:患者常为针刺样、电击样、烧灼样或撕裂样疼痛,夜间加重。
麻木和感觉异常:四肢末端(尤其是双足)出现麻木、蚁行感或感觉减退,甚至可能无法感知温度和疼痛。
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甚至行走困难。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 发病机制:高血糖的“连锁反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密切相关。高血糖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
代谢紊乱:高血糖可导致山梨醇-果糖胺通路激活,使神经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胺积累,引起神经纤维肿胀、变性和脱髓鞘。
血管病变:高血糖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减少神经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
氧化应激:长期高血糖会增加自由基生成,导致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神经细胞。
炎症反应:高血糖可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神经炎症,进一步加重神经病变。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纤维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有效预防神经病变和神经痛的发生呢?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保持健康生活,维持血糖平稳,做好以下九个方面,轻松预防疼痛。
01 血糖自我监测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对于预防疼痛至关重要。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可以快速了解血糖水平,而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测定结合持续血糖监测,则能提供更全面和动态的血糖数据。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可以合理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血糖波动,从而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风险。
02 坚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对于预防和缓解疼痛同样不可或缺。然而,不正确服药或服药中断是常见的不良服药行为。为了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全方位支持。
同时,增强患者自身的治疗意愿,通过教育、咨询和行为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此外,提高药物获取的便利性,以及利用智能药盒、手机提醒APP等技术手段,也能有效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03 定期门诊就诊与检查
定期的门诊就诊和检查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疼痛的关键。通过与医生的沟通和检查,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健康问题,如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的早期迹象等。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糖尿病管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
04 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对于预防疼痛同样意义重大。查看食品标签、合理采购食品、科学烹制食物、控制食物份量、计算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这些细节都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所有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都应该接受医学营养治疗。
健康的饮食模式应以天然食物和植物性膳食为主,如全谷物、蔬菜、豆类、水果、坚果和种子,同时尽量减少动物性食物和精制食品的摄入。地中海饮食模式、得舒饮食模式和全植物性饮食模式等,都是值得推荐的健康饮食方式。这些饮食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改善血脂和血压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05 积极锻炼
身体活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也是预防疼痛的有效手段。在确保没有运动禁忌证(如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心脏病等)的前提下,患者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搭配2~3次的抗阻、灵活性或平衡训练。
定期锻炼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控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此外,餐后活动时间达到45分钟以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久坐时间过长与血糖控制不佳以及代谢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久坐和视屏时间,保持身体的活跃状态。
06 充足睡眠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晚)和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
此外,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这不仅影响血糖控制,还会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因此,患者应积极诊治睡眠障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等,从而有效预防疼痛的发生。
07 戒烟限酒
吸烟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的难度,而戒烟则可以显著改善这些状况。研究表明,戒烟1~3个月就能对血脂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然而,戒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这通常是由于戒烟后体重增加所致。
因此,在戒烟的同时,患者应加强体重管理,以确保血糖的稳定。对于饮酒,虽然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会对肝脏的胆固醇合成功能造成破坏,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
同时,饮酒还可能引发低血糖、持续低血糖(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体重增加和高血糖等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以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08 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不仅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控制,还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研究表明,肥胖糖尿病患者减重5%~15%就能显著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因此,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努力实现体重的健康目标,为预防疼痛筑牢防线。
09 心理调适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长期高血糖还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社会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心理护理应与常规治疗有机融合,强调合作、以人为中心和文化适宜性。
患者应学会应对低血糖恐惧,通过培训提高对低血糖症状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必要时转诊给心理行为学专家进行循证干预。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完成治疗任务,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虽然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但通过科学的日常行为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我们有能力延缓神经病变进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远离疼痛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周迎生,田向阳. 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2024版)[J]. 中国全科医学,2025,28(7):777-796.
[2]王晓明, 李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3): 213-218.
[3]张伟, 李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