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指数:识别衰老的中年人,预测不同疾病的预后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是老年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衰弱测量工具。“衰弱指数”由加拿大学者在2001年提出,主要是基于累积缺陷的原理,个体符合的条目数除以纳入的总条目数即得出衰弱指数,为0-1之间的连续数值,可以将其看作是衡量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定量测量个体老龄化。
2008年,Rockwood等研究者提出了构建衰弱指数的标准规范和流程,通过变量筛选、变量赋值和效度检验三个步骤进行构建。首先,在变量筛选中,利用健康调查中方便可得以及临床上易操作的变量或疾病缺陷,通常纳入30-40个变量,然后,对这些变量进行赋值。例如,对于是否患病,可直接赋值为1和0。对于有序变量和连续型变量,需要将其编码为0-1之间的数值,疾病严重程度越高则赋值越大。衰弱指数的计算是用个体符合的条目数的总得分除以纳入的总条目数量,取值范围为0-1。最后,需要对衰弱指数进行效度评价,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Fried 衰弱量表)(临床衰弱等级量表(CFS))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和吕筠教授团队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纳入28种疾病或缺陷(包括14种疾病、10种症状或体征和4种身体测量指标)构建衰弱指数(衰弱指数自测表),并验证了其在中国中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效度。本文进一步对CKB中的28个条目进行简化,并综合考虑了既往衰弱指数文献中纳入的经典条目,构建了50个条目组成的衰弱指数(简称FI-50)(衰弱指数(FI-50)自测表),以便居民更全面、更理想化的衡量衰弱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
大量研究表明,衰弱指数与众多慢性疾病的预后直接关联。
“衰弱指数”决定衰老速度,预示不良健康事件风险。我们在不断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提高生命的强度,活得长,也要活得强。衰弱,就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近几年,国内外专家也开始关注“衰弱”话题。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李思远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老年女性因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影响了肌肉的功能,因此发生衰弱的风险高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