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受多种遗传、表观遗传、环境和激素因素的影响。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尤其在生育年龄期间,提示性激素和泌乳素(PRL)可能在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RL除促进泌乳外,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影响SLE的疾病活动性。已有研究表明,SLE患者中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约为20%至30%,但关于血清PRL水平与SLE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此外,少量研究探索了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和奎那来得)对SLE活动性的潜在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SLE患者的血清PRL水平是否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RL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以及多巴胺激动剂作为辅助治疗的有效性。
本研究在PROSPERO注册,严格遵循PRISMA和MOOSE指南,从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纳入研究包括:1)病例对照和横断面研究,比较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PRL水平,并评估PRL与疾病活动性(如SLEDAI评分)的相关性;2)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评估多巴胺激动剂对SLE活动性指标的影响。排除研究包括妊娠期女性及未报告主要结果的研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采用标准化均差(SMD)和相关系数描述PRL水平与SLE活动性之间的关系,并用OR评估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
共纳入45项研究,其中31项为病例对照研究,15项为横断面研究,样本量从19到259人不等。结果显示,SLE患者中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健康人群(OR=11.69, 95% CI: 5.64–24.22),SLE患者的血清PRL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MD=1.62, 95% CI: 1.14–2.09)。进一步分析表明,PRL水平与SLE活动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8, 95% CI: 0.26–0.48)。在治疗方面,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和三项前瞻性开放标签试验表明,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和奎那来得)治疗显著降低了疾病复发频率,并改善了SLEDAI评分,提示其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然而,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进一步验证。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循环催乳素水平
本研究证实,SLE患者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与疾病活动性显著相关。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和奎那来得)在初步研究中表现出改善疾病活动性的潜力,可能作为SLE的辅助治疗选择。然而,由于研究数量有限且样本量较小,需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原始出处;
Circulating prolactin levels and the effect of dopaminergic agonist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24 Dec 3;14(1):30143. doi: 10.1038/s41598-024-74749-y. PMID: 39627209; PMCID: PMC116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