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病史

女性,48岁,左乳肿物半年余,B超示左乳18mmx10mmx5mm占位。

 大体

乳腺组织一块,3cmx2.5cmx1cm,切面见一1.5cmx1cmx0.3cm的灰白质硬区。

 镜下所见

低倍镜下在正常乳腺组织内见多灶状小叶增生区。

图片

乳腺小叶轮廓存在。

图片

小叶增生活跃区,乳腺小叶结构存在,边缘光整,其内见较多乳腺腺体增生。

乳腺小叶内腺体增生,腺体大小不等、扭曲。

图片

部分区域腺体相互挤压,腺腔完全闭塞,无法分辨是否有双侧结构存在(腺上皮+肌上皮)。

图片

小叶内及小叶间增生的腺体周围为红染的胶原纤维,未见促纤维反应。

 免疫组化

图片

免疫组化肌上皮标记SMMHC显示增生小叶内的腺体均存在肌上皮。

 病理诊断

乳腺硬化性腺病。

 诊断要点

 病理诊断体会

硬化性腺病是一种容易误诊为浸润性癌的良性病变,它可有脂肪和神经累及,有时HE下肌上皮不明显,出现这些浸润性癌的假象;

如何避免硬化性腺病的误诊?

1.乳腺小叶结构保持是它的特征,浸润性癌无小叶结构存在;

2.增生的腺体间质为硬化性的胶原纤维(年老的纤维组织--细胞核少,间质红染变性),而浸润性癌的间质为促纤维的间质(年轻的纤维组织--细胞核多,间质丰富,可黏液变);

3.双层细胞的存在,肌上皮的存在,支持为良性乳腺腺体。

另外,部分浸润性癌可累及硬化性腺病,看起来小叶结构存在,仔细寻找周围有无导管内癌或肌上皮消失的腺体来帮助诊断;小管癌和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的上皮形态温和,也需与硬化性腺病鉴别,癌有促纤维反应,且肌上皮消失,后者间质胶原化,肌上皮存在。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施雷雷/刘斌/马婧《AFM》:分子靶向光敏剂抑制DNA损伤修复并诱导cGAS-STING通路激活,用于卵巢癌光免疫治疗

上篇:Lipids Health Dis:中国学者揭示美国成年人身体圆度指数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