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亚临床抑郁状态升级为抑郁症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抑郁障碍(MDD)是一种广泛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虽然有治疗方法,但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
一项最新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了心理干预在预防成年人亚临床抑郁(又称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ve symptoms)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有效性。该研究是首次使用个体参与者数据来确定影响不同心理干预预防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心理干预对亚临床抑郁症状有效。
研究人员分析了 30 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涉及 7201 名参与者(3697 名参与者接受干预,3504 名参与者接受对照组;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49.9岁)。参与者在基线时存在亚临床抑郁症状但未患有MDD,被随机分配到接受心理干预或对照条件。心理干预主要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以面对面、互联网和电话等不同形式提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心理干预与治疗后,MDD 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 (发病率比[IRR]为0.57 ;18 项研究);
心理干预6个月内 (IRR为0.58; 18项研究)和12个月内(IRR为 0.67 ;19 项研究),MDD发病率均显著降低;
心理干预24 个月时未观察到显著效果(IRR 为1.16;6项研究);
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个体的预防效果更强(IRR 0.39 [95% CI 0.25–0.62])。
这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亚临床症状发展成更为严重的抑郁症。
心理干预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对MDD发病的影响
有趣的是,该研究还探讨了预防效果的潜在调节因素。包括既往心理治疗经历、基线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传递形式等。
对于既往心理治疗经历方面研究发现,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个人比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个人经历更强的预防效果。有心理治疗经验的患者的边际 IRR 为 0.92 (95% CI 0.61–1.36),而没有心理治疗经验的患者的 IRR 为 0.39 (95% CI 0.25–0.62)。
对于基线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研究中,作者发现,抑郁和焦虑症状水平较高的个人,MDD发病风险降低程度更大。比如,对于基线PHQ-9(抑郁量表) 分数较高的患者,估计的边际干预效应似乎更强:
轻度抑郁症状(PHQ-9 评分=5)经过心理干预后, IRR 为0.72(95%CI 0.53–0.99);
中度抑郁症状(PHQ-9 评分=10)经过心理干预后, IRR为 0.56(95%CI 0.41–0.76);
中重度抑郁症状患者(PHQ-9 评分=15)经过心理干预后,IRR 为0.59(95%CI 0.45–0.78)。
同样的,对于基线GAD-7 (焦虑量表) 分数较高的患者,干预效应似乎更强,此处不一一罗列数据。
对于传递形式方面的分析,作者发现:尽管电话会议显示出更强的预防效果(IRR 为0.24 [95% CI 0.11–0.53]),但研究数量有限(2项研究,4项比较),无法对不同传递形式的优越性做出定论。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各种传递形式和干预类型在预防MDD方面是否产生相似的效果。
此外,作者发现该研究未发现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关系状况、慢性医疗状况、MDD病史或抗抑郁药使用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这表明可能无需针对这些因素提供特定的分组干预,换言之,心理干预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于不同群体。然而,心理干预的预防效果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在24个月随访时两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这突出了持续支持和维护策略的重要性,以维持这些干预的长期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干预的长期效果没有短期效果那么稳健,以及未能由于数据不足而评估干预对生活质量、焦虑和自杀意念等其他重要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untrock C, Harrer M, Sprenger AA, 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24 Dec;11(12):990-1001. doi: 10.1016/S2215-0366(24)00316-X. PMID: 395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