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杂志】超声骨骺骨化率与青少年运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适度有效的运动是青少年主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益于身心发育和慢病防治,也有助于其骨骼的发育。一方面,运动可增加青少年峰值骨量、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增强骨骼强度、促进肌肉量的增长[1-2]。另一方面,运动可增加对长骨骨端骺板的刺激,并对青少年身高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3]。
多项研究推荐,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1 h中等以上强度的体育运动[4],包括悬垂与伸展、阻力与负重、跳跃、有氧运动,但对于不同发育状况和身体状态的青少年,同样的运动强度和时长对骨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致[5];而且由于受学业的影响,青少年体育运动时长和强度的规律性难以保证,或并无精确有效记录。青少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是否进行了足够强度的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开出的运动处方是否被有效执行?目前尚缺乏客观性的骨化指标进行评价。
既往研究提出了超声骨骺骨化率(OR)和超声骨成熟度评分系统的概念,通过测定儿童长骨的OR值(即骨化中心长度与骨骺长度的比值),并计算超声骨成熟度评分以反映青少年骨骼发育情况,经验证该指标与X线片骨龄具有良好一致性[6]。本研究通过对比竞技运动青少年和普通强度运动青少年长骨的超声OR值,分析该指标是否可反映青少年近期运动强度,从而为运动是否达标的判定或监测运动处方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就读于山东省某体育学校及普通中学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运动强度将其分为竞技运动组和普通运动组。其中竞技运动组为高运动强度,研究对象均为来源于体育学校的初中生,其近2个月平均每日体育训练时长≥1 h,累计训练时长≥2个月;普通运动组为中等运动强度,研究对象均为来源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其近2个月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长<1 h。
纳入标准:(1)年龄在11~15岁之间的青少年;(2)无明显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疾病。
排除标准:(1)检查部位有创伤、感染、关节炎或手、腕、膝发育异常;(2)超声图像质量差、影响结果判读;(3)基本信息资料缺失,如年龄、性别、运动时长、父母身高等。
本研究已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审批号:1-23PJ1239),并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 超声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采集9个部位的超声骨成像,包括上肢骨(左侧第3掌指关节、尺骨、桡骨)及下肢骨(左侧股骨正中、股骨内侧、股骨外侧、胫骨正中、胫骨内侧、腓骨)。超声检查仪器为GE logiq E20超声机,上肢骨采用L6-24探头,下肢骨采用L2-9探头。
负责超声图像采集的医师共3名,均具有超声检查3年以上经验,且接受1名具有7年以上超声检查和300例以上儿童骨超声检查经验的超声医师的培训。所有超声图像在检查当日由该高年资医师现场审阅,对于不符合标准切面的图像现场进行重新采集。超声阅片医师共2名,均具有超声检查及报告5年以上经验。
1.2.1 超声检查方法
选择标准切面,清晰显示每个长骨的骨骺及骨化中心。
1 上肢骨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平卧位,左臂自然伸直,手背向上,超声探头依次显示以下切面:第3掌骨远端正中矢状切面、尺骨远端冠状切面和桡骨远端冠状切面。
2 下肢骨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左膝自然平放,腘窝向上,超声探头依次显示以下切面:股骨内侧冠状切面、股骨正中矢状切面、股骨外侧冠状切面、胫骨正中矢状切面、胫骨内侧冠状切面和腓骨外侧冠状切面。9个长骨超声标准切面的获取共需约3 min。
1.2.2 OR测量及计算
在目标骨的标准切面上,测量骨骺及骨化中心的最大长径;以骨骺与骨干的连接点至骨骺远端的最大距离为骨骺最大长径(D);在骨化中心部位画上述测量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上骨化中心两端最大距离为骨化中心最大长径(d)。超声OR值为骨化中心长度与骨骺长度的比值,即OR=d/D[6]。超声骨成像标准切面及OR值测量方法见图1。
图1 超声骨成像标准切面及OR值测量方法示意图
该图像来源于竞技运动组1名13岁女生。A~I分别为其左侧上肢骨(第3掌指关节、尺骨、桡骨)及左侧下肢骨(股骨正中、股骨内侧、股骨外侧、胫骨正中、胫骨内侧、腓骨)的长骨超声图像,黄色虚线为骨化中心最大长径(d),蓝色虚线为骨骺最大长径(D)
生
1.3 样本量估算
采用PASS 2021软件进行样本量估算。根据前期预实验结果,假设竞技运动组和普通运动组之间超声长骨OR值的差值均数为0.03,标准差为0.05,检验水准α=0.05,检验效能为80%,两组样本比例为1.5:1,经计算竞技运动组最低所需样本为56人,普通运动组为37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超声OR值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运动时长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2名超声阅片医生对于50名青少年超声OR值判定的一致性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其值<0.5、0.5~<0.75、0.75~0.9、>0.9时,分别表示观察者组间一致性较差、中等、较好、极好。
为减少极端数据的影响,将所有青少年9个部位的长骨超声OR值进行倒数变换,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OR值与运动强度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青少年252人,其中竞技运动组154人(男生97人,女生57人),普通运动组98人(男生52人,女生46人)。
竞技运动组主要运动类型为橄榄球、赛艇、手球、网球、羽毛球等竞技类有氧运动,累计已接受竞技运动锻炼时长的中位数为6个月,平均每日运动时长中位数为3.42(2.55, 4.00)h,其中男生的平均每日运动时长中位数为3.29(2.35, 4.00) h,女生为3.71(3.00, 4.00) h;普通运动组主要运动类型为跑步、篮球、跳绳等有氧运动,平均每日运动时长中位数为0.32(0.21, 0.86)h,其中男生的平均每日运动时长中位数为0.50(0.25, 0.86) h,女生为0.29(0.18, 0.75) h。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两组平均每日运动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39,P<0.001)。两组青少年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竞技运动组和普通运动组青少年基本信息(±s)
2.2 超声OR值一致性分析
2名超声医师共同对50名青少年的超声图像进行阅片,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对青少年9个部位长骨超声OR值判读结果的ICC分布于0.853~0.964,总体ICC为0.930,提示观察者组间具有极好的一致性。
2.3 超声OR值比较
对于男生而言,竞技运动组股骨内侧、股骨外侧及腓骨的超声OR值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组(P均<0.05);对于女生而言,竞技运动组股骨内侧、桡骨的超声OR值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组(P均<0.05),因此,无论男女,竞技运动组股骨内侧超声OR值均高于普通运动组(P均<0.05),见表2。
表2 竞技运动组和普通运动组9个部位长骨超声OR值比较(±s)
2.4 超声OR值与运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将所有青少年9个部位的超声OR值进行倒数变换后作为自变量,运动强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桡骨超声OR值倒数(OR=0.108, 95% CI:0.013~0.510,P=0.041)和股骨内侧OR值倒数(OR=0.050, 95% CI:0.004~0.405,P=0.026)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两组青少年的身高也存在统计学差异,故将身高和桡骨超声OR值倒数、股骨内侧OR值倒数共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股骨内侧超声OR值倒数(OR=0.046, 95% CI:0.012~0.145,P=0.043)与运动强度具有相关性,未发现桡骨超声OR值倒数与运动强度具有显著相关性(OR=0.695, 95% CI:0.064~1.515,P=0.764)。青少年股骨内侧超声OR值倒数每减少0.1,即相当于超声OR值约增加0.05~0.10,高强度运动的可能性增加2.17倍。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252名青少年的临床资料,分析了9个部位长骨超声OR值与运动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竞技运动组股骨内侧超声OR值高于普通运动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身高的影响后发现股骨内侧超声OR值倒数与运动强度具有显著相关性(OR=0.046, 95% CI:0.012~0.145,P=0.043)。
主动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管理策略,在青少年中推行主动健康策略可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学效益[7]。近年来,多项研究提出了“运动处方”一词,其是指由专业运动技术人员根据个体情况,围绕运动频率、强度、时间、方式、总量、进阶6个要素开出处方,帮助处方对象形成个性化健康促进方案,是青少年主动健康理念的典型体现[8]。
适量的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发育和主动健康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尚缺乏可量化的骨化指标以衡量青少年运动处方执行情况。既往评估青少年骨骼发育的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及X线片骨龄评估,血清学指标如骨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1,5,9],但上述检查/检验方法存在具有放射性或为有创检查的局限性,在正常青少年中作为需多次应用的常规监测手段有一定困难。
长骨的超声OR值测定操作简便,单一部位的超声标准切面获取及测量仅需30 s即可完成,且为无创检查,亦无射线暴露风险,在青少年中应用的适配性高[6,10]。本研究结果显示,2位阅片医师对青少年9个部位长骨超声OR值判读结果的总体ICC为0.930,提示该指标具有较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稳定、客观,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7,10]。
组间比较显示,具有高运动强度的竞技运动青少年人群的股骨内侧超声OR值较普通运动青少年明显增高,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身高的影响后,骨内侧超声OR值倒数与运动强度具有显著相关性(OR=0.046, 95% CI:0.012~0.145,P=0.043)。提示,股骨内侧超声OR值作为一种操作简单、耗时短、安全客观的参数,有望成为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无创、有效、便捷的监测指标,对于判断青少年运动量是否达标,或评估开出的运动处方执行情况具有提示意义。
本研究局限性:(1)竞技运动人群的身高较普通运动人群增高,提示股骨内侧超声OR值与身高可能也具有正相关性,但证据尚不充足,这是由于身高相对高的青少年更易被选入体育学校,因而造成研究对象在身高方面的选择偏移。此外,两组性别比例差异明显,这是由于体育学校中男生较多,因而导致抽取的竞技运动组中男生比例偏高。(2)未动态评估超声OR值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未来应纳入更多的青少年人群开展队列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细化年龄分层,获取判断各年龄层青少年运动强度是否达标的超声OR值的最佳临界值,以期指导青少年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
综上,股骨内侧超声OR值与青少年运动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该指标或可成为判断青少年运动是否达标的一项客观影像学参数。
参考文献
[1]Proia P, Amato A, Drid P, et al. The impact of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bone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1, 12: 704647.
[2]Hills A P, King N A, Armstrong T P. The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s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mplication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J]. Sports Med, 2007, 37(6): 533-545.
[3]Alves J G B, Alves G V.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children's growth[J]. J Pediatr (Rio J), 2019, 95(Suppl 1): 72-78.
[4]Hallal P C, Victora C G, Azevedo M R, et al.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J]. Sports Med, 2006, 36(12): 1019-1030.
[5]Rowlands A V, Edwardson C L, Dawkins N P,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for bone health: how much and/or how hard?[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20, 52(11): 2331-2341.
[6]Wan J, Zhao Y, Feng Q Q, et al. Statistical confirmation of a method of US determination of bone age[J]. Radiology, 2021, 300(1): 176-183.
[7]潘慧, 左青怡, 杨筱, 等. 体、卫、教融合的主动健康模式是青少年慢病防控的重要手段[J]. 协和医学杂志, 2024, 15(1): 211-216.
[8]《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3, 42(1): 3-13.
[9]Klentrou P. Influence of exercise and training on critical stages of bone growth and development[J]. Pediatr Exerc Sci, 2016, 28(2): 178-186.
[10]Wan J, Zhao Y, Feng Q Q, et al. Summation of ossification ratios of radius, ulna and femur: a new parameter to evaluate bone age by ultrasound[J]. Ultrasound Med Biol, 2020, 46(7): 1761-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