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关注月|黄淼教授:CT能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吗?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编者按: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过程中意外检测到肺部的“不速之客”——肺结节,引发广泛的焦虑与困惑。正值全球肺癌关注月之际,北京肿瘤医院黄淼教授将以其专业医生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一系列关于肺结节的课程,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为公众提供科学的认知与指导。
大家好,我是黄医生。
上一期课程给大家介绍了早期肺癌的真实画像,讲到了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早期肺癌的症状,相信大家对肺癌这个疾病,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上节课唯独没有讲到的是,肺癌的诊断,因为这一块的内容确实比较多,接下来黄医生会用四节课的时间,帮助大家把肺结节的诊断工具一网打尽。今天这节课,咱们详细说一说,肺结节的CT诊断。
肺结节的CT诊断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80%的肺癌一经发现,已经无法手术;而早期发现的肺癌,80%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所以,早期发现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呢?很遗憾,大部分早期肺癌没有任何症状。那我们每年做那么多早期肺癌的手术,病人都是怎么发现自己得病的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今天这期课程的主人公,65岁的老张,在一个社区当保安。提到老张,这是让我倍感羞愧的一个病人,怎么回事呢?
社区发福利,组织老年人一起体检,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惠民举措。但是不查倒好,一查,老张的胸部CT,在右肺下叶发现了一个直径1.2cm的结节。那发现这个结节的时候,老张有什么症状吗?咳嗽吗?胸痛吗?不好意思,什么症状都没有。
十几年前,人们来胸外科看病的时候,病人会说:“大夫我咳血了”、“大夫我胸痛”、“大夫我憋气得厉害”……因为那个时候的肺癌,要么侵犯了气管引起咳血,要么侵犯了肋骨引起胸痛——都是很大的肿块了,比较晚期了!这些病人几乎都是在出现明显的肺部症状之后,才去医院做检查,进而发现了肺癌。
但是近10年来,在胸外科门诊,像老张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是在健康体检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肺部小结节。如果你有机会观察他们进入诊室的状态,你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个病人。所以,我接诊后的问题不再是“您怎么不舒服”,而是“您的检查出什么问题了吗?”你看,这种看病模式的变化,就是我们胸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疾病被发现得更早了!
低剂量胸部CT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低剂量胸部CT的普及,这部分内容在第3节课的时候,咱们已经讲过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低剂量胸部CT筛查,相比胸片,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那什么叫做低剂量呢?“低剂量”是相比于普通CT而言的,它的有效辐射剂量是0.3~0.5mSv,比标准胸部CT剂量降低2~10倍,接近X线胸片的剂量,但是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这里有个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肺癌病人,他的左肺下叶有一个结节,但是胸片上,一点痕迹都没有。而且低剂量CT既方便又便宜,因此被很多体检机构,纳入到他们的体检套餐里。
肺癌的发病非常隐匿,80%以上的肺癌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大部分患者确诊的时候,就已经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甚至是远处转移,而且很多病人即便是晚期了,依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但是,大范围的低剂量CT筛查,虽然能够让很多肺癌在很早期的时候被发现,但是却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过度诊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够把CT片子看好的大夫,确实不多,尤其是体检机构,但凡在CT上看到一个病变,就说不除外肺癌,吓坏了很多无辜的老百姓,甚至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虽然CT没有办法确诊,确诊需要做病理,但是,大部分肺结节通过CT是可以大致判断出良恶性的。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典型肺癌
这是同一个病人的三个不同方向的CT,也叫三位重建CT,分别是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首先这是一个实性结节,然后CT上能够看到毛刺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这是一个典型的肺癌,相信随便一个胸外科大夫,都不会看走眼。这个直接建议手术,没什么商量的。
我们刚刚提到了胸膜牵拉征,相信很多朋友听到这个词都会紧张。但是像毛刺、胸膜牵拉这些征象,有时候并不靠谱。69岁的老王最近就因此白挨了一刀!事情是这样的,老王的儿子小王,尽孝心,带老王去做了个体检,结果发现有肺结节,直径超过1cm了,CT上看,这个结节有明显的胸膜牵拉。小王就开始在网上查,有人说,肺结节有胸膜牵拉八成是癌变了,于是赶紧带老王去某医院,做手术,把这个结节切了。拿到病理之后,来我们这儿会诊,这病理报告上写了好多字,总结一下其实就俩字:炎症!69岁的老先生,因为一个炎症,挨了一刀,你说冤不冤?胸膜牵拉跟分叶、毛刺这些CT征象一样,都属于高度可疑。但“可疑”不等于“确诊”。
早期肺腺癌
我们继续来看典型案例。这三个是磨玻璃结节,而且是混杂磨玻璃,从左到右,实性成分占比从少到多,这三个结节,如果观察3个月没变化,都建议直接手术。不出意外的话,都是,早期肺腺癌。
肺错构瘤
这个大家还记得么?实性结节边界清、浅分叶,纵隔窗可见脂肪密度或钙化,不知道什么是纵隔窗的,可以复习一下第二节课。那这个是什么呢?错构瘤。
肺结核瘤
再看这个实性结节,左边这张图,有毛刺有胸膜牵拉,第一印象肯定觉得是肺癌。但是再看右边这张图,纵隔窗,结节的周围有一圈白色的东西,这叫包膜样钙化,这是典型的肺结核瘤。所以看CT片子一定得结合肺窗和纵隔窗一起看,否则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
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非常考验大夫的临床基本功。这是一个33岁女性,周期性咯血,肺窗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比较规则的实性结节,边界很清楚,但是纵隔窗的动脉期和静脉期结节的强化很不均匀,就像人的动脉和静脉一样有明有暗,说明什么?说明这里面是一包血。所以她才会咯血。那为什么是周期性的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详细去问的话,很有可能是每个月咯血一次,每次持续3-4天。那大家想到什么了吗?没错,跟女性的生理期很类似。因为这是一个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就是子宫的内膜长错地方了,有一部分长在了肺里面,真是一个很奇怪的病。
刚刚提到的这些肺结节,都是在CT上有非常典型的特征的,比较好辨认。但的确存在一些1cm左右的小结节,CT确实很难定下来。我挑了4个小结节,看着好像都差不太多,也没有什么典型的特征,良性、恶性、炎症都有可能。我们不卖关子,直接看答案。分别是肺隐球菌病、炎性假瘤、腺癌、鳞癌。这一类肺结节是在临床上让人比较纠结的,需要借助更加高级的诊断工具。总体上来说,胸部CT用来诊断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约等于80%,而且跟大夫看片子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
肺动静脉瘘
我们说回老张,为什么说这个病例让我倍感羞愧呢?因为我当时是在科里做总住院医师,负责排手术。按说总住院医师应该是帮助主刀医生,把握手术指征的最后一道关卡。我当时看到老张的CT报告,写的是:不规则实性结节,可见血管穿行。我就简单的认定,这就是一个恶性的结节。于是乎,我就把老张送上了手术台。手术当中呢,我们把这个结节切下来,然后拿手术刀把结节剖开,瞬间,一汪血涌出来。然后,我们把标本送到病理科,病理科说没找着瘤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我就复盘了一下,在电脑上把片子调出来,反复看。还是主任有经验,他说,你把片子调亮一点,意思就是把这个片子的曝光调高一点,这一下,恍然大悟,这个结节的密度,跟血管的密度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一个血管瘤,或者叫做动静脉瘘,这是一种血管畸形,是指肺部的动脉和静脉直接相通而引起的肺血管畸形,大多数是先天遗传引起的。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已经在老张的肺里呆了一辈子了。但是很不幸,老张凑巧做了个胸部CT,然后为此白挨了一刀,唯一的好处,就是帮助我长了一个经验,因为有些疾病你不碰一次,你可能永远都学不会。而且,从那以后,面对肺结节,我不再轻易地相信报告,一定会亲自看片子。
在非小细胞肺癌里面,外科最常见的是腺癌,其次是鳞癌。那么腺癌通常是周围型的,我们外科手术切下来的肺结节,大部分都是腺癌,尤其是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癌,几乎都是早期腺癌。那么浸润性的肺腺癌,又分为很多个亚型,像原位癌、微浸润、贴壁、腺泡、微乳头等等,这些概念我们后续的课程还会详细去讲。
因为认真看片子,是大夫的本分!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节课,黄医生带大家了解一个更加高级的诊断工具,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