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肝患者约7500万!《柳叶刀》子刊:约3000万人不知晓已感染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9年全球约有3.16亿慢性乙肝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衰竭等相关疾病。根据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届时慢性乙肝新发感染率要减少90%,病死率减少65%,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中国是全球乙肝负担尤其大的国家,为更好地规范中国慢性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大幅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从而减少相关病死率,就需要充分了解中国乙肝的流行病学情况,并与此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较,以制定更为合理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近期,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发表中国第四次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其阳性代表存在HBV感染)流行率自1992年的9.72%下降至2020年的5.86%,1~4岁儿童的HBsAg流行率自1992年的9.67%下降至2020年的0.3%,提示中国在实现WHO慢性乙肝新发感染率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预估有3000万人并不知晓自己的病情,且知情患者中也仅有17.33%(300万)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需要临床加以关注和管理。总之,为乙肝感染者提供长期医疗监护和管理,对于预防乙肝感染并发症和早日实现WHO目标大有裨益。
截图来源: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1992年、2006年、2014年和2020年调查目标年龄范围分别为1~59岁、1~59岁、1~29岁和1~69岁。本次公布的为2020年调查结果,调查采用分层、三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
第一阶段:从中国160个疾病检测点(DSP)中随机抽取120个县(区);
第二阶段: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2~5个村,以抽到村的户籍人口数作为抽样样本;
第三阶段:从村的名单里面按1~4岁、5~14岁、15~69岁三个年龄段列出潜在参与者,并按年龄分层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其中1~4岁每1岁分为一层、5~14岁每2岁分为一层、15~29岁每5岁分为一层、30~69岁每10岁分为一层。
研究最终纳入91896人。结果显示:
中国一般人群(1~69岁)HBsAg流行率自1992年的9.72%,降低至2006年的7.18%,而2020年进一步降低至5.86%(预估共有7500万人感染HBV)。
儿童HBsAg流行率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4岁儿童在1992年、2006年、2014年和2020年HBsAg流行率分别为9.67%、0.96%、0.32%和0.30%,相比于1992年,2020年HBsAg流行率下降了 96.89%。
年龄15~49岁的育龄期女性HBsAg流行率也呈下降趋势,自1992年的8.16% 降至2020年的5.87%。
HBsAg流行率是评估一个国家HBV感染负担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本次研究结果,2020年中国1~69岁人群中约有75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HBV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在中国,HBV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或)体液传播。WHO是通过监测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的方式,来评估HBV母婴传播的预防情况。文章表示,2020年,1~5岁儿童HBsAg流行率为0.3%,距离WHO提出的实现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为0.1%的目标更近一步,且预计中国将在2029年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专家检查发现,在年龄≥15岁的HBsAg阳性个体中,78.03%为HBsAg携带者且无肝损伤证据、19.63%为慢性HBV感染伴肝脏酶异常、0.84%存在肝硬化证据、0.15%存在肝癌证据。
此外,HBsAg阳性个体中,调查前有59.78%(4500万)知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38.5%(1700万)存在抗病毒治疗指征、17.33%(300万)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而另有约40%(3000万人)并不知晓自己是HBsAg阳性。
根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应依据血清 HBV DNA、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启动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
(1)对于血清 HBV DNA 阳性,ALT 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2)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者,无论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2)年龄>30岁;3)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4)有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通常慢性乙肝患者首选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或艾米替诺福韦)治疗,也可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治疗甚至巩固治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建议经过HBV DNA、HBsAg、HBeAg等指标评估后再停药随访。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自1992年到2020年,中国一般人群、1~5岁儿童、15~49岁的育龄期女性的HBsAg流行率呈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在达到WHO的预期目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离不开早期发现感染者,提供长期的医疗监控和管理,也有利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参考资料
[1] Zheng Huia, Wang Yuc, Wang Fuzhen,et al. New progress in HBV control and the cascade of health care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BV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fourth national serological survey, 2020. September 14, 2024.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DOI: 10.1016/j.lanwpc.2024.10119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2, 15(6) : 401-427. DOI: 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