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慢性病共病研究 | 中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的Meta分析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图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s)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已广泛用于老年人失能调查研究。本研究在收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ADLs对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进行Meta分析,以期综合评估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为制订符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失能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支持。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失能率远高于未患病人群,预防功能受损应尤其关注老年慢性病人群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为6.9%~ 82.8%,总体合并效应量结果为43.2%。ZHENG等汇集了97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我国老年人群失能率为26.2%,可见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失能率远高于未患病人群。既往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人群出现失能时间更早,且进展迅速,多种失能状况几乎同时发作(ADLs各条目)。慢性病病程长、完全治愈率低、病情反复、致残率高,老年人健康相关知识相对匮乏,身体状况与既往落差较大,缺乏信心面对疾病及其负面影响,故还会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总之,加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的干预已成为当前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而预防功能受损应尤其关注老年慢性病人群,完善健全老年人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是促进整体老年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

女性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高于男性,患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人群失能率较高

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高于男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平日生活中参加更多的体力劳动,体质体能相对较好,在晚年的健康状况保持在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男性比女性预期寿命短,其失能的平均年限也比女性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近年来逐渐享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但这并没有缓解女性老年人失能增幅高于男性的趋势,这可能也受生理特征或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影响。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患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人群失能率较高。既往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提示,女性是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于男性的疾病患病率可能是其失能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然而,胡明月等研究显示,男性抑郁增加ADLs障碍发生风险,但在女性中无显著意义,其结果可能是受社会结构和男女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建议今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并通过控制混杂因素、分层分析等明确该关联。此外,还应将失能女性列为医疗帮扶和社会保障重点关注对象,以期预防失能的发生或加剧,减少失能的性别差异,改善老年生活健康,促进老年健康平等。

老年人失能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尤其在≥80岁时达高峰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显示,年龄≥80岁高龄老年人群ADLs受损率为32.2%。既往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状况分析也表明,老年人口失能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5岁及以上为陡然上升期,各年龄组失能率增幅达到7%左右,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这与随着年龄增加而带来的相关躯体衰老、慢性病患病增多等因素有关。生理功能日渐退化与老年慢性疾病相互交叉影响是高龄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年龄增高是慢性病患病率加重的最为主要的独立风险要素,年龄每增加5岁,由慢性病引起的失能危险性将增加1.12倍。因此,一方面应重视老年人在低龄阶段健康状态的改变,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早期识别和干预老年常见慢性病,延缓失能发生;另一方面应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建立整合、协同、精准化的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提高高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慢性病不同程度地影响失能的发生,失能与慢性疾病具体类型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障碍和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锥体外系病是老年人群失能的首要慢性病,其次为以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疾病和以脑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痴呆、抑郁、脑卒中等神经精神疾病对老龄人群失能的关键作用也被全球疾病负担(GBD)等国内外多项大型研究所证实。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患病后其自理能力呈进行性减退。罹患慢性病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其典型表现为思维迟缓及活动减少等,引起其日常活动障碍,而失能又会进一步加深抑郁倾向水平,二者互为双向恶性循环。相关研究显示,约80%脑卒中患者多遗留语言表达障碍、情绪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多种功能障碍,显著地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常还会导致较严重的失能。以上结果提示失能与慢性疾病具体类型有关,有针对性防治重点慢性病(以神经精神疾病为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探索各种生活方式和健康干预策略对降低疾病危险、延缓和预防老年人日常功能受损具有重要意义。

失能率随着慢性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印度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纵向老龄化研究(LASI)显示,患有3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ADLs失能风险是未患慢性病老年人的2.156倍。我国一项研究通过路径分析也表明,慢性病数量对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具有最大总效应,且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发生失能的危险性越大。既往研究还表明,当所患慢性病达到一定数量后,老年慢病人群失能主要是多种特定慢性病的合并症状或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等造成的。因此,慢性病防控也需要从单一疾病管理模式转为共病管理模式,提高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对慢性病共病的应对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把握老年人慢性病的发展及共患情况,重点关注具体慢性病,从而降低老年人慢性共病的患病率,改善其失能情况。

局限性

(1)纳入研究质量多处于中等,高质量研究较少,存在一定的中等偏倚风险,且大多研究并未提及如何保证结果质量、如何处理丢失数据等。

(2)由于单样本率的Meta分析原始研究为单个组别的率,其大小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研究时间、样本量、失能判定标准等,因此在合并时统计学异质性比较大,这与国内外研究发表的关于单个率的Meta分析的情况一致。

(3)多篇文献未提供足够详细的资料,使得某些亚组分析包含的文献数量较少,对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此外,其他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如既往职业、经济等因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小结

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增加较快,慢性病人群失能发生状况尤为严峻。建议加大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防治的重视,构建精准化、多方整合、动态连续、协调发展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预防和减少失能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

本文来源

何雨欣,吴艺新,杨珊,等. 中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2): 159-168.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临床与影像诊断

上篇:首都医科大学吴若嘉教授《自然·通讯》:基于超灵敏突变负荷定量评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监测策略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