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常被手麻醒?警惕这种疾病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手麻,是一种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身体现象。
比如:
长时间保持一个睡姿后,尤其是一直压着手睡觉后,会导致手麻;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伏案工作后,也会导致手麻;
看手机时手麻;
工作一天之后手麻等等。
这些手麻,有时可能休息一下很快就好,对日常生活没什么影响;有些手麻却频繁发生,甚至半夜被麻醒,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手麻可能是哪些疾病导致?就诊科室是?
手麻是一种常见症状,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包括但不限于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颈椎病、多发性神经炎、上肢动脉硬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就诊科室:骨科、疼痛科、神经内科。
这是手麻常见的就诊科室,根据引起手麻的原因,还可能需要就诊内分泌科、血液外科等。
不过,如果你的手麻常出现在夜间,而且除了手麻之外,你还饱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或关节炎的困扰,又或者处于妊娠期、绝经期,那么让你手麻的很可能是——腕管综合征。
二、出现下列情况,请警惕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手指的麻木、刺痛、乏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区别于其它可能引起手麻的疾病,腕管综合征具有以下几个的典型特征:
早期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桡侧三指半(拇、示、中指及环指桡侧)区域的麻木、疼痛,有时伴夜间麻醒症状,疼痛科放射至前臂、上臂。
握力减弱,握住物体时,可能感觉持物无力甚至握不住东西。
后期可能会出现手指无力和大鱼际肌(大拇指下面的那块肌肉)萎缩的情况。
如果你存在上述情况,可到骨科或疼痛科就诊评估。
三、腕管综合征的相关解剖
腕管是腕部的一个紧密的骨-纤维管道,其间有4个指深屈肌腱、4个指浅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
滑膜下结缔组织位于桡侧囊和尺侧囊的内脏滑膜之间,允许腕管中各肌腱和正中神经独自滑动。
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相通。它的底部是腕骨,顶部是屈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
可分为三个连续的节段:
(1)掌侧腕韧带的近端薄节段,它是前臂增厚的前臂深筋膜;
(2)中段为腕横韧带;
(3)远端节段由在鱼际肌肉和小鱼际肌肉之间向远端延伸的腱膜形成。
因此,建议进行更广泛的手术松解,而不是仅切除腕横韧带。
四、腕管综合征的 4 大病因
1.外源性压迫
腕横韧带的韧性较大,因此来自腕管表面的压迫导致的神经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当掌屈腕关节时,正中神经会相应受到压迫,此时用力握拳,腕管压力增大,神经压迫会进一步加重。
2.管腔本身变小
腕横韧带增厚或腕管狭窄是其主要原因。
创伤后瘢痕形成、内分泌病变等均可能造成腕横韧带增厚;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发生CTS的倾向较高。
而腕管狭窄主要因腕部骨折、脱位等原因导致。
3.管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数量增多
腕管内的病理性改变(如常见的腱鞘囊肿等),或腕管内容物出现生理性改变,都将占据腕管容积,使管腔内容积变小,而使腕管内各种正常结构受到相互挤压,而压迫正中神经。
4.职业因素
在腕部经常反复过度用力的职业人群中,患病率较其他职业者显著增加。
五、如何判断是否为腕管综合征?
临床症状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金标准,因此,准确地跟医生描述自己的病史,包括手部麻木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治疗经过等,尤为重要。
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医生一般会先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
1.Tinel 征
用叩诊锤轻叩腕部正中神经对应的部位,当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麻木、疼痛或如同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异常感觉,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Phalen 征
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 90 度,屈腕时出现手指刺麻感或压迫腕部中间部位后出现刺痛或麻木的感觉,如果在 60 秒内出现上述症状,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因为体格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存在广泛争议,之后,可能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
神经超声检查,明确腕管是狭窄并卡压正中神经;
神经传导或者电生理检查,检测正中神经是否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神经损伤的炎症改变。
五、腕管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推荐早期病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出现正中神经失神经支配的情况则需要考虑积极的手术治疗。
失神经支配的体征包括:症状超过1年、持续麻木、感觉丧失以及鱼际肌萎缩或肌无力。
若首次非手术治疗2~7周无效,可考虑进行另外一种非手术治疗或者手术。
但是该指南同时推荐手术也可用于早期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倾向。
另外,根据AAOS指南,制动、糖皮质激素注射、手术松解的疗效比较肯定,获得了强烈推荐;其他的口服药物或理疗虽然也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证据支持比较弱;同时,松解术后不需常规制动。
制动
可选择手腕夹板或支具将手腕保持在中立位置,从而防止手腕长时间弯曲或伸展,降低腕管的压力。
注射激素
一般来讲,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 CTS 的主观症状,持续1~3个月。当夹板和糖皮质激素注射结合使用时,症状持续时间< 3 个月且发病时没有感觉障碍,可能预示着对非手术治疗的持久反应。
手术治疗
主要是通过切开腕横韧带、松解腕管,达到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目的。手术方式如下:
①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OCTR)—小切口减压
通过手掌小切口释放腕管:使用纵向手掌切口,该切口刚好从Kaplan主线(图3)近端开始,向近端移动2~2.5cm。
这允许腕横韧带的可视化;韧带的更近端部分可以通过在其上方和下方向近端提起组织来识别。然后,在直视下,韧带切开松解。
Kaplan主线: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指间皱襞的顶点向手的尺侧绘制,平行于手的中间折痕。
使用这种技术改进的暴露方式降低了重要结构受伤的风险,并避免了手掌根部较长的疤痕。此外,掌筋膜在腕横韧带的近端部分保持完整,减少了术后切口疼痛。
②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ECTR)
ETCR治疗腕管综合征选择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如果正中神经的返支受压后大鱼际肌萎缩严重,肌力0~1级、肌电图显示失神经支配电位,则很难恢复,手术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
双入路(Chow法):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1cm的小切口,在内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
双入路ECTR。HH:钩骨钩,KL:Kaplan线,TCL:腕横韧带。
单入路(Agee法):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镜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ECTR相较于传统的OCTR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主要由于前一手术方式屈肌支持带在腕管内被松解,保留了正中神经表面的覆盖组织 ,从而使术后恢复期缩短、近期复发率下降 ;但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各种方法都有利弊,外科医生的经验和偏好是手术方法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