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梁金花教授团队探索基因分型时代DLBCL中MYC/BCL2双表达真正的预后意义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双表达DLBCL
双表达(DE)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公认的不良预后因素,然而其潜在机制和基因分型时代的预后价值仍有待探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梁金花教授团队开展一项回顾性研究,全面研究了双表达DLBCL(DE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探索DEL的临床异质性,并评估了DE在基因分型时代的预后价值及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近日发表于《Cancer Science》。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46例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9月诊断的DLBCL患者(JSPH队列),并在外部队列中纳入了来自3项已发表研究的930例DLBCL患者。
外部队列根据LymphGen进行基因分型,双表达DLBCL (DEL)占比30.2%,主要分布在OTHER亚型(42.0%)、EZB亚型(28.3%)和MCD亚型(15.0%),其中MCD亚型的DEL比例最高。在DLBCL中,DEL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有不良影响。根据MYC/BCL2蛋白表达情况将非DEL患者分为双阴性(DN)、MYC单阳性和BCL2单阳性:DEL患者的OS和PFS均较DN和BCL2单阳性患者更差,而DEL患者与MYC单阳性DLBCL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可见MYC表达的不良影响超过BCL2的表达。在不同的基因亚型中,与非DEL相比,DEL仅在EZB和OTHER亚型中对OS有显著不利影响,DEL仅在OTHER亚型中对PFS有负面影响。在排除OTHER或EZB基因亚型患者后,DEL和非DEL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在JSPH队列有25.2%(62/246)为DEL,62例DEL患者主要分为MCD亚型(N=24,38.7%)、OTHER亚型(N=12,19.4%)和BN2亚型(N=11,17.7%),其中MCD亚型DEL发生率最高(与外部队列一样)。DEL治疗前血浆ctDNA负荷与血清LDH水平升高、晚期、ECOG评分2-4分、高危IPI评分显著相关。虽然DEL患者和非DEL患者的治疗前ctDNA无显著差异,但DEL患者的ctDNA水平明显高于DN亚组,表明肿瘤负荷更高。此外,DEL患者的OS或PFS未显著差于非DEL患者,可能部分归因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
在JSPH队列中,DEL与高龄占比(P=0.019)、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P=0.027)和ABC样细胞起源(P=0.026)显著相关,而高危IPI (P=0.057)具有边际意义。
在JSPH队列中,DLBCL肿瘤组织中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PIM1(36.5%)、BTG2(31.3%)、BCL6(29.4%)、KMT2D(29.4%)和TP53(28.4%);DEL组PIM1、BTG1、CD79B、MYD88、CDKN2A、MYC、KLF2、MEF2B和SF3B1的基因变异频率显著高于非DEL组,而外部队列中DEL组在PIM1(29.6%)、TP53(25.4%)、MYD88(23.9%)、CD79B(15.5%)、TBL1XR1(11.3%)、MYC(9.5%)、CDKN2A(6.7%)和PRDM1(7.0%)中表现出较高的基因改变频率,而在GNA13(9.5%)、SGK1(7.4%)和NFKBIA(4.2%)中表现出较低的基因改变频率。此外,在外部队列的单因素分析表明,PIM1、TP53、BTG1、MYC和BCL2突变对DLBCL的预后有负相关作用,而TNFRSF14、CARD11、EZH2和GNA13突变似乎与良好预后相关。
为了从突变水平解释不同基因亚型DEL患者的不良预后,分析了EZB、MCD和OTHER亚型DEL患者与非DEL患者的突变谱差异。外部队列EZB亚型中,DEL患者显示显著更高的MYC基因突变频率 (P=0.010),但B2M (P=0.004)和CREBBP (P=0.092)的突变频率较低;在其他亚型中,DEL患者的FOXO1(12.1% vs 6.2%,P=0.082)和CD79B(9.3% vs 3.8%,P=0.053)频率较高;但在MCD亚型中,DEL和非DEL之间无基因表现出显著的突变频率差异。在JSPH队列MCD亚型中,DEL患者中FAT4(P=0.052)和KMT2D (P=0.058)的突变频率较高;在OTHER亚型中,CD83在DEL患者中的突变频率(33.3%)高于非DEL患者(2.0%);但在EZB亚型中很少有DEL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突变分析。
在外部队列DEL患者中,TP53或MYC突变与较差的OS和PFS显著相关,而CARD11或BCL10突变与较好的OS相关,CD58突变有PFS更差的趋势,而NFKBIA突变与较好的PFS相关且具有边际意义。多因素分析中,TP53和MYC对DEL患者的OS保持独立预测价值,而MYC和ARID1A对DEL患者的PFS保持独立预测价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DEL患者的预后分层,利用外部队列数据进一步探索DEL的临床和遗传预后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晚期、低ECOG评分、LDH水平升高和高危IPI评分等危险因素显著导致DEL患者的OS恶化,PFS患者也出现类似的结果。此外结外受累部位数量和COO与DEL患者的OS或PFS无显著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BCL2/MYC双打击和BCL2单重排对DEL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但MYC单重排对DEL患者的PFS产生不利影响(P=0.036),并且有恶化OS的趋势(P=0.058)
遗传亚型方面,MCD、A53和N1亚型患者在整个外部队列中表现出更差的PFS和OS趋势;但在DEL患者中,只有ST2表现出明显优于A53的生存期,并且与EZB亚型相比有更好的生存期趋势,而其他亚型无显著生存差异。根据总体预后影响,进一步将患者分为MCD/A53/N1、BN2/EZB/ST2和OTHER三个遗传组,尽管在整个DLBCL队列和非DEL患者中,与BN2/EZB/ST2和OTHER组相比,MCD/A53/N1组的OS和PFS较差,但在DEL患者中没有发现这种预后差异。
基于上述单因素生存分析,对DEL患者的OS和PFS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60岁、Ann Arbor III-IV期、LDH水平升高和MYC重排四个变量对OS仍有独立的不良预后意义,而CARD11突变和BCL2重排有改善OS的倾向。另一方面,晚期和MYC重排是PFS的独立负面预后因素,LDH升高与DEL患者PFS恶化相关但仅具有边际意义,而BCL2重排对DEL患者PFS有积极影响。
为了阐明DEL的生物学机制,使用RNA-seq对JSPH队列和来自REMoDL-B研究的GSE117556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在JSPH队列中,在DEL患者中鉴定出93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包括847个下调基因和84个上调基因。KEGG分析显示,下调基因在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局灶粘附、TGF-β信号通路和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中显著富集。基因本体(GO)分析检测到细胞外基质组织、GTPase活化、Wnt信号通路和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的反应下调。从整体基因表达水平来看,上调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遗传物质合成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可能反映出DEL患者淋巴瘤细胞的活跃生长,而GSEA分析中下调的基因则富集于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Rap1信号通路和局灶黏附。免疫细胞浸润的ssGSEA分析显示,DEL患者的NK细胞、中性粒细胞和2型T辅助细胞的表达评分明显降低。
此外使用GSE117556的数据对EZB亚型DLBCL患者的DEL和非DEL进行DEG分析。与非DEL患者相比,DEL患者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富集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信号通路、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和细胞周期,表达下调的基因富集于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D-L1表达、KEGG分析PD-1检查点通路和细胞粘附分子。在GO富集分析中,在DEL患者中检测到与胞外基质组织、T细胞活化和增殖、II型干扰素生成和辅助受体活性相关的生物过程下调,表明抗肿瘤免疫应答不足,可能是DEL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与之类似,通过 GSEA 从整体基因表达水平发现遗传物质合成上调,细胞色素 P450 介导的药物代谢以及 PD-L1 表达和 PD-1 检查点通路下调。此外,与细胞死亡相关的凋亡、自噬、铁下垂、TNF信号通路均显著下调,反映出DEL患者的抗凋亡特性和不良预后。此外,ssGSEA分析提示DEL患者缺乏NK细胞、中央CD4 T细胞、效应CD8 T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滤泡辅助细胞和1型T辅助细胞。MCD亚型在突变谱上与DEL相似。
总结
作者充分利用外部队列的临床和测序数据,并将其与JSPH 队列相结合,分析了DEL在遗传分类时代的预后意义和危险分层,探索了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参考文献
Wu Y-F, Yuan Q-H, Shen H-R, et al.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YC/BCL2 double expression in DLBCL in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on era. Cancer Sci.2024;00:1-14. doi:10.1111/cas.1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