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绿化教授:肺癌放射治疗与MDT模式的策略与实践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2024年10月19日,由惠州市癌症防治中心、惠州市肿瘤临床研究协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联合主办,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恶性肿瘤学术会暨惠州市癌症防治中心第三届学术会议暨惠州市肿瘤临床研究协会第一届年会"在惠州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围绕肺部肿瘤、消化道肿瘤、乳腺与妇科肿瘤等热点领域,深入探讨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与创新突破,为推动肿瘤临床研究发展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肿瘤医学论坛》:肺癌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目前,我国在肺癌治疗尤其是放射治疗方面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绿化教授:

肺癌在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肿瘤防控中的重大疾病,对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肿瘤防控方面,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肺癌的防控与其他肿瘤有许多相通之处。首先是预防,包括病因预防、戒烟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早诊早治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近年来,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技术的普及,使得高危人群能够更早地进行筛查,从而提高了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通过早期筛查发现,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因此早期肺癌不再那么可怕。

然而,临床上更多见的是已经出现症状的肺癌患者,这些患者通常处于Ⅱ期、Ⅲ期甚至Ⅳ期,这类肺癌的治疗复杂性远高于早期肺癌。治疗这类肺癌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近年来,肺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靶向治疗是精准医学的典型代表。实际上,精准医学的概念正是从肺癌治疗中提出的。

如今,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依据患者的分期、生物学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由于肺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理类型来决定,例如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而后者又可细分为鳞癌、腺癌等类型,还分为驱动基因阳性和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一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治疗方法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然而,尽管治疗方法不断进步,肺癌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治疗后的耐药性问题和新突变类型的出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从临床研究到药物研发,肺癌一直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当然也希望肺癌的治疗能有新的方法和药物的出现,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对肺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最终可以战胜肺癌。

《肿瘤医学论坛》:今年3月,由您所在的团队完成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利用动态ctDNA监测局部晚期NSCLC根治性放化疗(CRT)后失败模式以及巩固免疫治疗(ICI)疗效,该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请您分享一下这项研究结果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疗的具体影响。

王绿化教授:

实际上,我们在肺癌转化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肺癌的分期通常分为早期和晚期,其中晚期对应的是Ⅳ期,但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段,被称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就是肿瘤在胸腔内,并未发生远处转移,但常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局部气管侵犯,因此被归类为局部晚期。

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部分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患者的治疗依赖于放化疗。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虽然复杂,但并非不可治愈。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通常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但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使其成为一种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则有较高的治愈率,通过手术和术后的辅助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际上是可以部分治愈的,在治疗上既像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又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征,病变范围较广,因此需要综合治疗。综合治疗通常包括放疗、化疗、药物治疗,以及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

我们的研究是一项转化研究,旨在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的水平变化,以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ctDNA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一种预后指标。如果在治疗后ctDNA水平显著下降,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反之,如果ctDNA水平没有明显下降,预后可能较差。这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评估类似,通过对ctDNA的检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当然,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进一步验证。这不仅包括我们团队对自身研究病例的验证,还需要同道们的研究验证。我们希望在这些研究中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这些标记物不仅能指导治疗,还能给新药的研发带来启示作用。总之,肿瘤研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逐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肿瘤医学论坛》:在肺癌治疗领域,请您谈谈如何通过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结合不同学科的专业意见来确定放疗的最佳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具体流程或机制是怎样的?

王绿化教授:

在现代医学中,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深入人心,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术业有专攻”的原则。每个医学专业都有其特定的复杂性和深度,一名医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达到精通的程度。因此,需要多学科诊疗,内科医生可能在药物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选择;放射科医生能提供最好的放射治疗选择;同样,外科医生在手术技术上具备独特的专长。此外,影像学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分期和侵犯范围,从而为外科和放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病理学,尤其是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对理解疾病的基因突变和分子分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种全面的认识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特征、现有的治疗手段以及临床研究的证据,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有序开展治疗。有时候,内科治疗可能是首选,有时候,外科或放射治疗可能更为适合。因此,各学科的专家需要共同讨论,制定出一个综合且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任何一个学科独霸的现象至关重要。各学科的平等参与和协作确保了治疗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其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肿瘤医学论坛》:近年来,我国在肺癌放射治疗领域的探索方向及进展有哪些,您认为未来几年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绿化教授:

肺癌的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一样,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我们对肿瘤治疗认识的深入,放射技术、药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以及外科微创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通过放射治疗技术,我们能够达到与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这种进步得益于放射治疗技术的革新,包括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即使不使用质子重离子,现有的治疗技术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任务。

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我们通过与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的密切配合,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实际上,放射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治疗肿瘤,另一方面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控制的精准度,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这与外科微创手术的理念类似,都致力于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减少创伤,加快康复。

在新技术发展方面,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我们需要审慎考虑其适应症。既不能盲目扩大适应症范围,也不能因为技术掌握不足而错失治疗机会。因此,熟练掌握新技术并准确应用于适合的患者至关重要。

最后,在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的时机选择极其重要,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这不仅需要放射治疗医生的专业判断,还需要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医生的密切配合。如何更好地实施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是各医院各学科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的重要课题。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戒烟吧,在诊断后的前六个月内戒烟的癌症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

上篇:为何美国放疗普及率高达70%,是中国的三倍?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