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抑郁症与代谢活动之间的关联,聚焦蓝斑、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及焦虑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本文探讨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聚焦于脑干蓝斑核(LC)与代谢连接性的变化。研究使用18FDG-PET影像技术,分析了43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与32名健康对照组的LC代谢连接性,并评估了LC连接性在高频rTMS(HF-rTMS)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作用。研究还探讨了治疗后LC代谢连接性的变化及其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LC代谢连接性在抑郁症患者中显著增强,并且治疗后焦虑的降低在LC连接性变化和临床改善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在背景部分,文章指出抑郁症患者的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这可能导致典型的抑郁症状。药物治疗中通常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提高其水平,缓解抑郁症状。然而,在rTMS研究中,蓝斑核的作用鲜有被关注。近年来影像学研究开始揭示蓝斑代谢连接的基础机制,而了解其在抑郁症中连接变化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本研究基于蓝斑代谢连接性,将蓝斑作为靶点,观察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研究纳入了43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和32名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均符合治疗抵抗性抑郁症标准(接受至少两次不成功的药物治疗),并在接受rTMS治疗前停用抗抑郁药至少两周。抑郁严重程度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进行评估。高频rTMS施加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每位患者接受10次rTMS治疗。脑影像数据采用18FDG-PET技术,在静息状态下扫描LC代谢连接性,并利用标准化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LC连接性分析。使用协方差连接性方法计算LC代谢连接性,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的LC代谢连接性显著增强,尤其在认知控制网络(CCN)和背侧注意网络(DAN)区域。CCN区域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负责执行控制功能,如决策和认知灵活性;DAN区域涉及注意力导向负面信息的控制。在LC与这些区域的超连接可能是维持认知功能的补偿机制。相对而言,抑郁症患者的LC与躯体感觉网络(SSN)连接性降低,该网络处理体感,如触觉和疼痛,这种异常与抑郁症中的身体知觉减退有关。
在LC代谢连接性对HF-rTMS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上,研究未发现显著的连接性模式,即LC代谢连接性在基线水平上并未预测治疗效果。这提示在抑郁症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中,仅凭LC连接性可能不足以预测rTMS治疗效果。
图1:与健康对照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蓝斑核的代谢连接性显著增强区域的三维脑渲染图,显示多视角的增强连接区域
治疗后分析显示,LC代谢连接性下降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相关。治疗后表现出LC与CCN和默认模式网络(DMN)中的代谢连接性下降的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减轻。LC为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其广泛的投射影响多种认知功能,例如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因此,成功的HF-rTMS治疗可能通过重新校准LC与相关脑区的活动,增强认知效率并减轻反刍倾向。此外,焦虑水平的变化对LC代谢连接性变化的调节效应也被证实。状态焦虑下降的患者,LC连接性变化与症状改善的关系更为显著,尤其是在涉及自我参照思维的DMN后区,如扣带回、后扣带回和楔前叶。
图2:蓝斑核代谢连接性变化与临床改善的关系,红色区域为显著正相关;状态焦虑变化对蓝斑核代谢连接性与临床改善关系的调节作用,红色区域为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LC代谢连接性在抑郁症患者中显著增强,尤其是在控制和注意网络区域;而在HF-rTMS治疗中,LC连接性的减弱与抑郁症状的减轻显著相关。此外,状态焦虑的降低在治疗效果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这提示,结合18FDG-PET影像学和个性化的LC连接性模型,可以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化依据,增强治疗抵抗性抑郁症的疗效。
原始出处:
Wu GR, Baeken C. Depression and metabolic connectivity: insights into the locus coeruleus, HF-rTMS, and anxiety. Transl Psychiatry. 2024;1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