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共病心理病理学的药物干预:Cochrane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二次分析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通常伴随其他精神病理学共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物质使用障碍(SUD)等。这类共病的高发率使得针对这些心理病理学的药物干预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尽管现行国际指南建议限制BPD的药物使用,临床实践中仍广泛存在药物治疗,特别是针对共病的干预。很多研究虽然探讨了药物对BPD核心症状的疗效,但专门针对共病心理病理学的研究较少,且临床试验中经常排除共病患者。本研究基于Cochrane系统综述,针对BPD患者的共病心理病理学进行二次分析,评估药物干预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对2022年Cochrane综述中的4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重新分析,扩展了关于共病心理病理学(如抑郁、焦虑、解离症状等)的评价。通过更新文献检索,最终纳入了2024年3月前的所有相关试验,涵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的疗效评估。研究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评估药物对共病症状的影响,并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的确定性。此外,研究通过亚组分析探索了共病精神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强迫症OCD、物质使用障碍SUD等)的存在是否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22项试验,涉及1690名BPD患者。这些试验的参与者主要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1.76至40.7岁。研究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对抑郁症状有轻微的效果(SMD为-0.22,p=0.04,证据确定性为“非常低”),对解离-精神病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SMD为-0.28,p=0.007,证据确定性为“低”)。抗癫痫药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效果更为显著,分别为SMD -0.44(p=0.02)和SMD -1.11(p<0.00001),但证据确定性仍较低。抗抑郁药在抑郁、焦虑及解离症状上的效果均未表现出统计学显著性。此外,亚组分析发现,在共病物质使用障碍的BPD患者中,抗精神病药对解离症状的效果更为显著(SMD为-0.79,p=0.001),而在排除该共病的试验中效果较弱。
图1. 系统综述中研究选择的PRISMA流程图
本研究表明,尽管抗精神病药和抗癫痫药在改善BPD患者的共病症状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总体证据支持其作为标准干预手段的依据仍不足。尤其是在共病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中,抗精神病药可能有更显著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应谨慎使用药物治疗BPD共病心理病理学,需综合评估个体的共病状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药物干预在共病患者中的差异化效果,并针对这些群体进行专门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
原始出处:
Pereira Ribeiro, J., Juul, S., Kongerslev, M. T., Jørgensen, M. S., Völlm, B. A., Edemann-Callesen, H., Sales, C., Schaug, J. P., Lieb, K., Simonsen, E., Stoffers-Winterling, J. M., & Storebø, O. J. (2024).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co-occurring psychopathology in people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1192/bjp.20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