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咖|徐玲教授解读早期乳腺癌突破性治疗新策略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编者按: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治疗领域迎来了新的曙光。在第三届京华乳腺癌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中国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临床治疗策略的革新,也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会上,【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玲教授分享中国之声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医悦汇:在早期乳腺癌研究领域,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这些研究成果预计将如何改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和管理方式,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徐玲教授:在今天的大会上,我分享了中国在过去五年中在国际舞台上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成果,包括我们独创的临床研究设计和原创药物等,这些成果显著地改变了我们的临床治疗策略,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首先,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研究进展。TNBC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亚型,因此我们特别关注其辅助治疗期间的药物叠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针对此类患者,有两项重要的研究:一项是由上海复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教授团队领导的CBCSG-010研究,该项研究证实,对比传统的化疗方案,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显著提升,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从80.4%提高到86.3%,优于传统化疗方案。另一项研究则是由广州中山医院团队进行的SYSUCC-001研究,该研究在术后辅助治疗结束后,使用低剂量卡培他滨进行一年的维持治疗,进一步强化了术后辅助治疗,将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降低了1/3以上,将患者的5年无疾病生存率从73.0%提高至82.8%。这种低剂量长疗程的卡培他滨口服化疗安全性良好,83%患者可以顺利完成全程治疗而没有严重毒副反应。这两项研究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DFS,对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TNBC患者在术后都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调整了治疗方案。

对于HER2阳性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亚型,我们也取得了显著进展。HER2阳性亚型的患者现在有了更多的新药选择,这些新药在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都观察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的提高。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大型三期研究结果,如术后抗HER2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HER2阳性患者治疗的宝贵信息。

至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亚型,新辅助治疗的争议仍然存在。在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标志物选择上,传统的pCR率并不合适,因为它的比率太低。目前,无论是Miller-Payne评价体系或是ki-67的变化,亦或是近期国外的学者提出ki-67post此类的概念来评估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尽管存在争议,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会停止。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探索可能会使一部分患者免于化疗,从而显著提高他们的治疗策略和生活质量。我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充满期待。

医悦汇:您能否分析一下当前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徐玲教授:在讨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时,我们必须明确早期乳腺癌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晚期乳腺癌,我们的目标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对于早期乳腺癌,我们追求的是彻底治愈,我们希望患者在经历手术和围手术期治疗后能够实现治愈,避免复发和转移。

因此,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如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包括在辅助治疗期间强化治疗,例如加入卡培他滨,以及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加入免疫治疗等等。

另一个挑战则是在新辅助治疗期间监测药物的敏感性,该如何识别那些对经典方案或当前指南推荐的方案反应不佳的患者,又如何为这些患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如果我们能够在新辅助治疗策略上做出更好的调整,预测哪些患者不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并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或者在辅助治疗期间调整整个系统治疗,那么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疗效的改善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存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整个早期乳腺癌患者群体的生存率。

医悦汇:您认为未来的哪些研究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徐玲教授:在探讨未来药物和临床研究的发展潜力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国在原创新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传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TKI)和单克隆抗体领域,还在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先进疗法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不仅推动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而且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除了新药研发方向,治疗策略的调整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新辅助治疗平台被认为是评估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通过大型临床试验,如邵志敏教授领导的精准治疗分层研究,我们能够更精准地调整治疗策略,提高疗效。这些研究预计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使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大咖谈 |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辅助治疗疗程管理

上篇:Blood:儿童B细胞前体淋巴瘤的基因和转录特征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