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子刊:占位性小脑梗死恶性肿胀的预测因素分析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小脑梗死约占中风的 3%。虽然中风占一小部分,但由于它们有时是细微和非特异性的初始表现以及后颅窝的快速恶性肿胀,因此死亡率不成比例地高。恶性肿胀导致脑干压迫和梗阻性脑积水,发生在大约 10-20% 的小脑梗死患者中,如果及早发现,是一种可能致命但可以治疗的并发症。1 然而,占位性小脑梗死在医学出版物中并没有得到与众所周知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相同程度的关注。因此,来自德国的学者旨在建立预测小脑梗死恶性肿胀的标志物。
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 2014 年至 2020 年在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卒中患者的数据。恶性肿胀被定义为后颅窝的占位效应,伴有由于脑干受压和/或梗阻性脑积水的发展而导致的意识下降。对多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恶性肿胀的预测因子。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BMJ子刊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上。
结果显示,在 7284 例卒中患者中,我们确定了 487 例小脑梗死患者。93 例患者适合分析占位性小脑梗死。33 例患者中有 33 例 (35.5%) 出现恶性肿胀。多变量分析显示,梗死体积是主要预测因子与恶性肿胀的发展独立相关,截断梗死体积为 38 cm3 与 >50% 的肿胀率相关 (OR 32.0,p<0.001)。入院时较高的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 NIHSS 12 vs 4,OR 1.078;p=0.008)和额外脑干梗死的存在(51.5% vs 16.7%,OR 5.312;p=0.013)在单变量分析中与恶性肿胀的发展相关。33 例恶性肿胀中有 13 例 (39.4%) 发生在 3 天以上后。
综上所述,梗死体积是占位性小脑梗死恶性肿胀的关键重要预测因子。由于许多恶性肿胀病例发生在超过 72 小时后,该研究结果提示主张进行长时间的神经系统监测。
原始出处:
Baki E, Baumgart L, Kehl V, et al.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swelling in space-occupying cerebellar infarction.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2024; svn-2024-003360. doi: 10.1136/svn-2024-00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