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秘:为什么男性普遍更好斗,更有攻击性?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在动物世界(包括人类)中,攻击性常常与性别密切相关。
雄性动物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而雌性动物则相对温和。
尽管这一现象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基础,但具体的神经机制仍然不甚明了。
2024年7月16日,顶级期刊《Neuron》发表了一项由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段树民教授和虞燕琴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篇名为“A hypothalamic-amygdala circuit underlying sexually dimorphic aggression”的论文,揭示了小鼠攻击行为背后复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特别是下丘脑-杏仁核回路在性别二态性攻击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段教授团队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视角,即探讨下丘脑腹内侧部(VMHvl)与杏仁核中的特定区域(pSI)如何在调节性别差异攻击行为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已知VMHvl是与雄性攻击行为相关的关键区域,但其具体的神经回路如何运作仍然是未解之谜。
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假设:下丘脑-杏仁核回路在性别二态性攻击行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病毒工具,能够精确激活VMHvl区域中特定的神经元,以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研究人员激活这些神经元时,雄性小鼠的攻击行为显著增加,而雌性小鼠则未出现明显的攻击行为变化。
进一步的观察表明,激活VMHvl区域的神经元后,pSI区域成为了男性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偏向区域。
为了深入了解下丘脑-杏仁核回路的神经连接,研究人员进行了病毒追踪实验,发现雄性小鼠在VMHvl到pSI的兴奋性连接上更为密集,而雌性小鼠则在抑制性连接上更为密集。
这一发现直接解释了性别在攻击行为上的差异。
此外,电生理记录显示,两性在突触传递特性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包括潜伏期、峰值幅度和兴奋/抑制比(E/I比)。
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大脑的理解愈加深入。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性别二态性攻击行为的神经回路机制,还突显了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基础。
每一个行为、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有其神经生物学的根源。理解这些机制将帮助我们超越表象,从而深入探索行为的科学理解。
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性别在行为上的差异提供了重要的神经生物学视角。
通过这项研究,人类不仅丰富了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期待科研工作者们能够解锁更多关于大脑的秘密,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DOI: 10.1016/j.neuron.2024.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