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中国学者发文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纵向轨迹和30天死亡率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病,造成较高的院内死亡率。糖尿病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与没有糖尿病的AMI患者相比,有糖尿病的AMI患者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将血糖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入院时血糖水平升高在AMI患者中很常见,这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血糖水平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最近,研究人员提出,血糖变化可能是比基线血糖水平更好的临床控制目标。与入院时相比,住院期间持续高血糖是AMI患者死亡风险的更好预测因素。先前的研究还发现,血糖的长期不良纵向轨迹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即使在基线血糖正常的人群中,血糖的纵向升高也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此外,发现血液指标/生命体征的纵向轨迹变化与危重患者的短期预后显著相关。然而,血糖轨迹的短期变化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仍不清楚。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纵向轨迹与30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寻找合理的短期血糖控制范围提供一些信息,并进一步为治疗决策和预后改善提供一些信息。
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从2003-2019年重症监护医学信息(MIMIC)数据库中提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利用潜在增长混合模型(LGMM)对患者的24小时血糖纵向轨迹进行分类。绘制Kaplan-Meier (KM)曲线以显示不同轨迹类别患者的30天死亡风险。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探讨入住ICU后24小时内血糖纵向轨迹与30天死亡率的关系。此外,还进行了年龄、性别和AMI类型的亚组分析。评价指标为危险比和95%可信区间。
结果:在1523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227名(14.9%)在30天内死亡。我们确定了血糖的4个纵向轨迹,包括类别1(24小时内具有稳定趋势的低初始平均血糖水平)、类别2(具有缓慢下降趋势的高初始平均血糖水平)、类别3(具有快速下降趋势的最高初始平均血糖水平)和类别4(具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的高初始平均血糖水平)。校正协变量后,与< 140 mg/dL相比,平均血糖水平≥200mg/dL与30天死亡率的高风险相关(HR = 1.80,95% CI:1.23–2.63)。与血糖纵向轨迹符合1级的患者相比,2级(HR = 2.52,95% CI:1.79–3.53)或4级(HR = 3.53,95% CI:2.07–6.03)的患者似乎具有更高的30天死亡率风险。此外,这些关联在年龄≥60岁、女性、男性、NSTEMI和STEMI亚组中也是显著的(均P<0.05)。
图1 具有4种不同平均血糖轨迹模式的患者的轨迹图。
表1不同轨迹分类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30天死亡率的关系。
图2 不同血糖轨迹类别患者发生30天死亡率的KM累积发生率曲线
图3 年龄、性别和不同AMI类型亚组中平均血糖的4种轨迹图。
表2 在年龄、AMI类型和性别亚组中,不同轨迹分类与30天死亡率的关系。
结论:入院时维持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或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取适当措施迅速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风险。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索临床上血糖变化的适宜范围提供了一些信息。
原文出处:
Bowen, Deng; Qingcheng, Liu; Liang, Qiao; Shun, Lv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blood glucose and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of the MIMIC database.PLoS One;2024;19(9):e030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