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猴痘,免疫反应经历怎样的变化?HIV是否会使得病情雪上加霜?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前言

自2022年5月出现全球猴痘疫情以来,已在110个国家诊断出9万多例病例,对HIV感染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于未感染HIV的人群,感染HIV的猴痘患者发生更严重和致命后果的风险更高,特别是如果CD4+T细胞计数低于350个细胞/μL。猴痘特异性免疫的持久性尚不清楚,并且有再感染的报道。近期,发表于The Lancet Microbe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猴痘患者在诊断后6个月的免疫反应,并评估其对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毒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感染前沿特此报道。

图片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了西班牙猴痘患者的病毒清除动力学(MoViE)。研究纳入了年龄≥18岁,有猴痘症状,并在确诊前10天出现症状的患者。

每周收集皮肤溃疡样本,以估计从皮肤病变中清除猴痘病毒(MPXV)所需的时间。在诊断、29、91和182天后采集血样进行免疫分析。研究通过ELISA定量检测三种猴痘抗原的IgG和IgA,评估体外中和作用,并使用IFN-γ ELISpot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表征猴痘特异性T细胞反应。

研究结果

最初招募的77名参与者,包括33名在2022年7月19日至10月6日期间招募的参与者。未感染HIV的参与者 [ 19名(58%)] 和感染HIV的参与者 [ 14名(42%)] 在皮肤病变中MPXV清除的严重程度和时间相似。

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为777个细胞/μL (IQR 484-1533)),14人中有11人(78%)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病毒被抑制。

33名参与者中有9名(27%)年龄在49岁或以上,有15名(45%)来自西班牙,所有参与者均为男性。

早期体液反应,特别是IgG和IgA的浓度和广度,与较轻的疾病和更快的病毒清除有关。正痘病毒特异性T细胞计数也与MPXV清除率呈正相关。

抗体滴度在HIV患者中下降得更快,但T细胞对MPXV的反应可持续到诊断后182天,无论HIV状态如何。

研究结论

较高的B细胞和T细胞反应广度和强度对于促进局部病毒清除、限制猴痘传播和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很重要。抗体似乎有助于早期病毒控制,T细胞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这可能有助于在MPXV再次感染时出现较轻的症状。

思考

这项研究全面描述了2022年爆发期间未感染HIV和感染HIV的参与者在猴痘诊断后6个月内的B细胞和T细胞免疫反应。研究发现,在猴痘诊断的患者中,这两组都具有相当水平的抗MPXV IgG抗体和广泛的IgA介导应答。虽然直到诊断后91天才完全观察到体外中和,但感染后早期诱导的抗体滴度和广度与临床严重程度降低、皮肤病变中病毒水平降低以及更短、更快的病毒清除有关。抗体浓度在猴痘诊断后29天升高,随后下降,MPXV特异性T细胞反应可持续182天。研究结果表明,抗体可能在通过非中和途径控制感染的初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感染后诱导持久的T细胞免疫。

在本研究中,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和皮肤病变MPXV清除时间相似,可能是因为研究中所有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计数超过400个/μL,并且大多数人在ART中具有最佳的病毒抑制。

早期体液反应与较轻的表现和更快的病毒清除有关,这可能对免疫抑制较严重(CD4+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的HIV感染者具有重要意义。在严重免疫抑制的个体中,B细胞可能受损,限制了猴痘感染期间抗体的产生,从而导致更快的全身传播和多器官并发症。

除了抗体滴度与病毒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外,研究还观察到皮肤病变中MPXV的更快清除率与正痘病毒特异性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但与MPXV特异性T细胞的总数无关。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HIV状态如何,猴痘感染后快速的体液和T细胞免疫反应与较低的临床严重程度和更短、更快的病毒清除有关。尽管HIV感染者体内的抗体衰减得更快,但在感染猴痘后6个月,感染HIV的人和未感染的人,体内的T细胞反应仍持续存在。

引用格式:Moraes-Cardoso I, Benet S, Carabelli J, et al. Immune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mpox viral clearance in men with and without HIV in Spain: a multisite,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Microbe, 2024.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一药四效,不仅减重15%,还能降压、降脂、降尿酸!新药为中国肥胖患者带来新选择 | EASD 2024

上篇:川大聂宇/黄崇湘教授团队《Biomaterials》:钛植入体表面晶体学调控提升成骨和耐腐蚀性能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