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前降支开口支架术后4天亚急性血栓闭塞,差点要命!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0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间断胸闷7年,加重伴胸痛半月。
既往史:10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
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否认脑梗死,否认脑出血。
现病史:
① 7年前劳累后始出现胸闷,无胸痛、放射痛,休息5~10分钟后可逐渐缓解。于当地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脑心通、复方丹参滴丸”等,平素间断应用药物,症状控制一般。平素一般活动不受限,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
② 4年前因“胸闷、胸痛”就诊于我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近段硬化,最重处99%×10mm狭窄,前向血流TIMI 1级;回旋支近段90%×10mm狭窄,远段95%×10mm狭窄,钝缘支近段100%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右冠脉近段90%×10mm狭窄,远段硬化,前向血流TIMI 3级。择期分次给予前降支植入支架2枚,右冠脉近段植入支架1枚。
③ 后再次因胸痛住院于第一钝缘支植入1枚支架,院外规律服用药物。
④ 半月前(2023-06-20)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胸痛,持续约4~5分钟。
⑤ 今为进一步诊疗来我院(2023-07-02 08:00),行心电图(08:07)示:窦性心动过缓,部分导联ST-T异常,其中V₁~V₃导联ST段抬高,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诊断收入我科。
查体:
神志清,精神差,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两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1.5cm处,无抬举性搏动,心率55次/分,节律齐,心音有力,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02 入院检查
7月2日入院时心电图:
7月2日入院时血常规:
7月2日入院时生化:
7月2日入院时BNP、肌钙蛋白:
入院查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D-二聚体均无异常。
7月2日心脏彩超:
03 入院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
04 入院后治疗方案
7月2日入院后: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改善循环:丹参注射液针
降低心肌氧耗及心脏负荷:美托洛尔片
调脂:阿托伐他汀片
扩冠: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营养心肌:环磷腺苷针
护胃: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
支持及对症治疗
05 冠脉造影
7月7日前降支造影:
左主干体部至末端10%~20%×4mm狭窄;
前降支开口至近段20%~85%×13mm狭窄,中远段支架通畅,支架远段内5%~10%×5mm,前向血流TIMI 3级。
7月7日回旋支造影:
回旋支开口至近中段60%~90%×18mm狭窄,第一钝缘支开口处闭塞,第二钝缘支近段闭塞。
7月7日右冠脉造影:
右冠脉开口至近段20%~40%×30mm,中远段40%~90%×15mm狭窄,远段60%~80%弥漫病变,前向血流TIMI 3级。
患者血管偏重,建议分次行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家属表示商议后再做决定。
06 治疗过程
7月10日介入影像:
2.0×15mm球囊至前降支近段病变处,以12~14atm×5s预扩张3次。
血管内超声:
前降支近段斑块负荷77%,前降支内最小直径3.43mm,左主干内短径5.24mm。
因阶差较大,故决定精确定位于前降支开口。查看既往病历,原前降支中段支架为3.0mm。
为避免夹层,故选用3.0×22mm支架。远段与原支架重叠约2mm,近段精确定位于前降支开口(支架落脚位置为斑块负荷40%)。
2.5×15mm以12atm×3次。
NC RX 3.0×10mm以12atm×3次。
3.0×22mm支架定位于前降支开口处以12atm释放。
3.0×12mm以12~16atm后扩张3次。
复查血管内超声:
复查超声提示:前降支近中段最小支架内面积7.29mm²,前降支近段支架落脚点面积10.87mm²。
支架贴壁可,近端远端落脚点均无血肿及夹层。
07 PCI术后治疗方案
抗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片(术前24小时已累计负荷600mg),替罗非班注射液4ml/h(25小时)。
抗凝: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U(术后至14日持续用q12h)。
7月14日患者诉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
复查心电图:
08 再次上台
7月14日介入影像:
前降支开口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
2.0×15mm球囊至前降支开口至近中段12~14atm×3次。
扩张后复查。
3.0×10mm球囊以14~16atm×3次。
3.5×12mm以12~14atm×4次支架内扩张。
造影提示回旋支丢失。
选择另一根NS导丝至回旋支内。
选择2.0×15mm球囊以10atm×2次扩张开口至近段。
扩张后复查。
置入IABP。
因血压偏低送入IABP球囊导管至主动脉。
第2肋间水平以1:1反搏。
术中病情:
7月14日术中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慢血流,给予阿托品、间羟胺、多巴胺和肾上腺素针间断应用。
给予高流量吸氧、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应用。
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针10ml、尿激酶原针10mg。
出现室速和室颤,给予利多卡因针和两次电除颤。
胺碘酮针和氯化钾针应用。
7月14日入监护室后复查心电图:
7月14日入监护室后血气分析:
7月14日入监护室后血常规:
7月14日入监护室后降钙素原:
7月14日入监护室后BNP:
09 入监护室治疗方案
转入重症监护室。
无创呼吸机:模式ST,压力5~12cmH₂O,氧流量3L/min
抗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片、替罗非班注射液(8ml/h)
调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
减轻心脏负荷:呋塞米针、螺内酯片
抗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
血管活性药物:间羟胺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
持续肝素钠注射液泵入、监测ACT、APTT
【7月15日病情】
夜间胸闷1次,持续约1小时余缓解。
持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应用,心电触发后1:1反搏,反搏压112~144mmHg。
有创血压波动于79~114/49~71mmHg。
心率波动于69~88次/分。
多巴胺针及间羟胺针持续微量泵入。
入水量2200ml,出水量2500ml。
7月15日复查心电图:
7月15日血气分析:
7月15日复查心脏彩超:
7月15日复查下肢彩超:
7月15日复查胸片:
【7月16日病情】
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未再出现恶心、呕吐。
持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应用,心电触发后1:1反搏,反搏压波动于115~150mmHg。
多巴胺针逐渐减量后停用,间羟胺针减量至2mg/h泵入。
有创血压波动于(85~120)/(45~65)mmHg,无创血压波动于(110~150)/(45~70)mmHg。
肝素钠针持续静脉泵入,依APTT及ACT调节泵入速度,现以625U/h泵入。
替罗非班针持续以3ml/h泵入(患者出现牙龈、鼻腔出血)。
窦性心律70~90次/分,CVP波动于4~6cmH₂O。
入水量2270ml,出水量1750ml。
7月16日复查血气分析:
7月16日复查胸片:
【7月17日病情】
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持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应用,心电触发后1:1反搏。
间羟胺针减量至1.3mg/h泵入,反搏压波动于95~113mmHg。
有创血压波动于(76~91)/(37~56)mmHg。
窦性心律69~88次/分,CVP波动于5.4~7.5cmH₂O。
肝素钠针持续静脉泵入,依APTT及ACT调节泵入速度,现以675U/h泵入。
替罗非班针持续以3ml/h泵入。
入水量2550ml,出水量2190ml。
7月17日复查心电图:
7月17日复查胸片:
【7月18日病情】
调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辅助频率至1:2,约半小时后辅助频率减为1:3。
监护示:窦性心律,70~80次/分,血压波动于(80~110)/(40~70)mmHg。
拔除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于7月21日转出监护室。
出CCU时复查血常规:
出CCU时复查生化:
检验结果(心肌酶变化):
检验结果(APTT):
【转入普通病区后用药方案】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
调脂:阿托伐他汀片
降低心肌氧耗及心脏负荷:美托洛尔片
扩冠: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护胃: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
减轻心脏负荷:呋塞米片、螺内酯片
抗凝: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U q12h
【7月28日情况】
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
神志清,精神一般,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
心率68次/分,血压114/46mmHg。
病情稳定,计划近两日出院。
10 问题
支架位置是否合适?
支架内血栓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