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还是7.1、7.2?足月儿脐带血pH值与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JAMA Netork Open近期刊登了丹麦一项全国队列研究的结果,研究称脐带血pH值<7.2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或有必要重新考虑加强监护的阈值。
背景和目的
产时严重缺氧可导致新生儿心脏、肺、肾等多脏器损伤,出生时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可导致终身残疾或死亡,因此在胎儿娩出后及时识别有无缺氧和严重酸中毒非常重要。脐带血pH值是产时缺氧和酸中毒的重要客观指标,但对于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的特定脐带血pH阈值,目前尚未达成共识。通常将脐带血pH<7.00视为严重酸中毒的标志,该指标也被广泛用作低温治疗的指征之一。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更高pH值水平d启动相关干预更有利于新生儿预后。
既往相关研究的对象都是“高危”婴儿,如高危分娩、胎儿出生时有缺氧表现等,并不具有普遍的人群代表性。丹麦自2009年以来,一直推行婴儿出生普遍测量脐带血pH值,2014年,至少测量1次脐带血pH值的婴儿占比已达到95.6%。因此,丹麦奥尔堡大学、丹麦卫生服务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利用丹麦的这一全国性队列,评估了脐带血pH值与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项全国性、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丹麦出生的所有活产、单胎、足月且无畸形的婴儿,共340,431名。数据分析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
脐带血pH值划分为四个等级:<7.00、7.00-7.09、7.10-7.19和7.20-7.50(参考组)。脐带血pH值检测时间为:脐带已结扎,建议在婴儿出生后1 min内采集血液样本;脐带未结扎:在婴儿出生后30 min内采集血液样本(丹麦从2017年开始推荐延迟断脐)。
主要结局:新生儿综合严重不良结局(新生儿死亡、低温治疗、机械通气、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或癫痫发作)。次要结局:主要结局的各个组分、Apgar评分、呼吸结局和低血糖。研究人员使用改良泊松回归模型来估计各组不良结局的差异。
主要结果
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9.9周(SD:1.6)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561 g(SD:480);男孩占51.3%。在胎龄为40或41周的婴儿中,脐带血pH值<7.20的比例达31.6%-33.6%,高于胎龄为39周的婴儿(比例为18.2%-20.2%),男婴脐带血pH值<7.20的比例也高于女婴(53.9%-55.4%对比44.6%-46.1%)。
脐带血pH值不同水平的婴儿分布和结局事件见下表。与参考组相比,脐带血pH值<7.00组、7.00-7.09组和7.10-7.19组各组婴儿出现主要结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除新生儿死亡外的其他所有事件风险也都明显升高——新生儿死亡风险仅在脐带血pH值<7.10的婴儿中增加。当脐带血pH值低于7.20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风险即有所增加,当脐带血pH值低于7.10时,低血糖发生率超过20%。
脐带血pH值不同水平婴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
脐带血pH值不同水平婴儿的不良结局调整风险比(aRR)
讨论和结论
这项研究样本量超过30万例,既包括有高危风险或患病新生儿,也包括健康新生儿,并且涵盖了大型综合医院和小型产科病房。其结果显示,脐带血pH值较低的新生儿出现不良新生儿结局的风险显著增加。UC pH值<7.00的婴儿固然风险最高,但pH>7.0的婴儿同样不安全。例如, pH值介于7.00和7.09的新生儿需低温治疗的风险升高了10倍(aRR:13.83)。既往也有研究显示,脐带血pH值<7.20的婴儿呼吸窘迫风险升高近3倍。因此作者认为,或许应重新制订加强监护和治疗的脐带血pH阈值。
不过要注意的是,仅根据脐带血pH值并不能区分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另外,丹麦属于高收入国家,其围产期管理的技术和理念较为先进,因此这一研究结果能否推广至新生儿救治水平相对不足的地区,仍有疑问。
来源:Andersson CB, Klingenberg C, Thellesen L, Johnsen SP, Kesmodel US, Petersen JP. Umbilical Cord pH Levels and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JAMA Netw Open. 2024;7(8):e242760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2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