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标准化医学监测有利于改善癌症易患综合征的预后及治疗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大规模测序研究显示,5%至15%的癌症儿童患有潜在的癌症易患综合征(CPS)。这是一类使儿童患癌风险增加的遗传性疾病,常见的有李法美尼(Li Fraumeni)症候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1型等。患有这些综合征的儿童通常面临着更高的患癌风险,可能在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一次或多次发生肿瘤。
一般来说,标准化医学监测能够在癌症发展的最早期,即其尚处于可治愈阶段时,识别出无症状肿瘤并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那么对CPS患儿进行全面的监测是否能尽早发现新肿瘤并干预,最终成功治愈呢?
近日,来自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团队在 JAMA Oncology 发表题为 Performance of Tumor Surveillance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 Predisposition 的文章,他们对274名患有不同CPS的儿童和年轻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标准化的监测能够在早期发现新的无症状肿瘤,准确性高,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极少,多数肿瘤可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成功治疗。
专家团队选择了2009.1~2021.9期间在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接受监测的274名CPS患者,其中144名女性(52.6%),130名男性(47.4%)。他们的年龄跨度从出生到23岁,平均年龄8岁。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范围为1个月至12年)。
图1. 274名研究对象患有35种不同类型的CPS,包括Li Fraumeni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1型、DICER1综合征等。a.5名患者患有两种CPS,在研究期间这些患者均未出现肿瘤。b.其他类型的CPS患者数量均少于5名,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肿瘤:BAP1(4名患者)、幼年性息肉综合征(4名患者)、LZTR1(3名患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3名患者)、神经纤维瘤病2型(3名患者)、AMER1(2名患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2名患者)、林奇综合征(MLH1,1名患者;PMS2,1名患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2名患者)、AXIN2(1名患者)、BRCA2(1名患者)、CEBPA(1名患者)、FLCN(1名患者)、MITF(1名患者)、MUTYH(1名患者)、PALB2(1名患者)、RECQL4(复合杂合子,1名患者)、RUNX1(1名患者)、WT1(1名患者)、18三体综合征(1名患者)和着色性干皮病(1名患者)。
监测期间,患者接受了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放射检查、超声心动图、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和结肠镜检查等在内的多种检查(不同CPS患者接受的检查方式方法不一样)。274名受监测患者里,30名(占比10.9%)出现了1个或更多的新肿瘤,其中大多数(35种肿瘤,占比87.5%)是通过监测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10 个新肿瘤(28.6%)在首次监测成像时被检测到,23个(65.7%)在观察的前 2年内被发现,6个(17.1%)是在患者仍在接受先前癌症治疗期间被发现的。在接受手术治疗的 24个肿瘤中,17 个(70.8%)完全切除且切缘阴性,6 个(25.0%)有残留的微观病变,1个(4.2%)有远处转移性疾病。
图2.不同类型的癌症易患综合征患者接受的监测方法
从放射影像学成像和诊断监测程序的总体准确性看,敏感性(96.4%)、特异性(99.6%)、阳性预测值(94.3%)和阴性预测值(99.6%)都很高。对于单个方式采用基于报告的方法,脊柱 MRI、EGD 和结肠镜检查的各项指标都很完美,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 100%。这说明,标准化的医学监测对于发现CPS患儿身体内新的无症状肿瘤,并尽早干预治疗有积极明显的效果。
受伦理道德及儿童CPS的罕见性等因素影响,该研究没有设置随机对照实验组,所以并不能说明未接受标准化监测的CPS患儿在发现新癌症后的治愈效果差。此外,本研究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仅为3年,如果延长对患者的随访时间,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病变。另外一点需要平衡的是,全面、持续的监测可能会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情感羁绊以及经济负担,研究中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对CPS患儿家庭总体效益的影响。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以真实诊疗数据证明了标准化的监测对尽早发现CPS患儿体内的新肿瘤及后续的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基于这类研究,医生能够更好地识别需要进行癌症遗传学评估的患者,进一步了解儿童CPS的自然进展、基因型与肿瘤表型的关联,从而平衡监测与治疗的成本效益,找到适合个体家庭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