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邱蔚六逝世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5月24日22时50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全国先进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邱蔚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4日16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现定于2024年5月28日9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漕溪路210号)大厅举行邱蔚六同志告别仪式。

邱蔚六院士生平

据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消息,邱蔚六,男,汉族,四川奉节(今重庆奉节)人,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55年10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同年11月参加工作。

1955年至1966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口腔科医生。

1966年至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

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至1996年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2000年获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口腔医学界首位院士。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医学家。他剑胆琴心、悬壶济世,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颌面整复外科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均有卓越建树。他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创建人之一。他引领“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走向国际舞台,是第一位担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中国理事。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2009年)、国际牙医学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2010年)。

几十年来,邱蔚六坚持只出普通专家门诊,不出特需门诊。慕名前来看他的病人太多,找他加号成了家常便饭,学生们一度担心他的身体,想劝退病人。但他总是说,来找他看病的多是些外地的疑难病人,来上海一趟不容易。面对形形色色病情不同、性格不同的病人,甚至是面对病人的唠叨,邱蔚六总是仔细听完病人的陈述,进行全面而有的放矢的检查,很快做出判断,制定诊治方案。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教育家。邱蔚六院士主编出版第2版至第6版《口腔颌面外科学》规划教材,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主编出版国内首部医学人文规划教材——《口腔医学人文》。他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2022年),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1989年)、上海市先进教师(1996年)、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2007年)、上海市教育功臣(2018年)。

他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无数心血,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赞誉。邱蔚六常对学生说:要做一名学者型的外科医生,不要成为一名只会开刀的工匠。要善于寻根刨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要会做、会写、会沟通。谆谆善诱,因材施教,邱蔚六带教学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每个人规划一条更适合他们走的事业道路。

在邱蔚六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脱颖而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多名口腔医学院校领军人才等,为我国口腔医学界培育出一片“人才森林”。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科学家。他开拓创新、潜精研思,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6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编、参编专著40余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他在口腔外科领域推出了诸多的“首创”技术,如在国内率先开展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首次提出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立即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获得成功;上世纪70年代末,他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整复畸形与缺损;他还倡导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都获得明显进步。

邱蔚六院士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口腔医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了一位贡献卓越、享誉海内外的杰出医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深感悲痛!他的医者仁心、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来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公众号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无法控制的双腿!姐妹俩患上同种罕见病,活不过8岁,只因基因突变

上篇:NEJM:超急性卒中患者救护车强化降压的效果分析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