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除了腰突,还可能是它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脊髓、马尾及脊神经疾病。
它是由椎管发生的骨性和(或)纤维性狭窄引起的脊髓、马尾及脊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一、解剖
1.腰椎管
前壁: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及后纵韧带
侧壁:两侧椎弓根
后壁:椎板、后关节和黄韧带
椎管内有硬膜囊、硬膜外脂肪组织、血管及神经根,囊内腰2以上为脊髓圆锥及神经根,腰2以下为马尾神经。
2.侧隐窝
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存在于三叶形椎管,即存在于下位两个腰椎处。
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骨关节部,下部为骨性部。
侧隐窝上部为骨关节部(盘-黄间隙)
其前为椎间盘纤维环、椎体上后缘。
后为上关节突冠状部、关节囊、黄韧带及下关节突前缘外为椎间孔狭窄部。
内向硬脊膜囊开放。
侧隐窝下部为骨性部
其前为椎体后面。
后为椎板峡部。
内侧为硬膜囊。
外侧为椎弓根。
外下延续椎间孔内口,呈一扁三角形间隙。
侧隐窝内含有离开硬膜囊后穿出椎间孔前的一段神经。
二、引起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
1.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间盘后突。
2.关节突肥大增生,从后方造成侧隐窝狭窄,压迫神经根。
3.椎弓根短缩或内聚,造成椎营矢状径和横径狭窄。
4.黄韧带增厚,从侧方、侧后方及后方造成椎营狭窄。
5.椎板增厚,从侧后方及后方压迫硬膜及马尾神经。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变窄。
6.椎体滑脱,由于上下椎体的相对前后移位而造成椎管狭窄。
7.硬膜外病变(如硬膜外脂肪增生及纤维化,硬膜外束带、粘连等)造成椎管狭窄。
三、分型
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腰椎管狭窄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
相对少见,由于先天椎管发育不全,以致椎管狭窄,使通过其中的脊神经或马尾神经遭受刺激和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主要特点是:椎管中央径≤10mm,累及多个椎骨,椎板头侧缘矢状径与椎板尾侧缘矢状径的比值>1(正常≤1)。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占绝大多数,由于后天因素(退变、外伤、失稳、畸形、新生物,炎症等)造成腰椎管大小小于正常值,使神经受压,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上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为最常见。
四、症状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功能障碍,包括间歇性跛行、坐骨神经痛等,严重者出现马尾综合征。
1.腰背痛
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患者往往腰痛多年,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
2.坐骨神经痛
当椎管狭窄使神经根受到压迫时,将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下肢疼痛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向足背部放射。
有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松弛坐骨神经,常表现为行走时向前倾斜,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位。
3.马尾综合征
椎管狭窄可压迫马尾神经 (马尾神经是指在脊髓圆锥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应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
4.间歇性跛行
为腰椎管狭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一侧下肢或者双侧下肢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感觉,休息后可有所减轻,骑自行车运动不受影响。
5.可能的伴随症状
小腿、足背出现皮肤麻木、感觉减退;下肢肌肉萎缩、出现足下垂、行走失稳。
体征
主要是马尾神经受压而出现的多个节段损伤。主要表现为下肢、臀部和会阴部的感觉减少,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肌腱反射下降。
五、检查
1.体格检查
体检时常可发现患者主诉的症状严重且多,但体征却不明显。
①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平躺着,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患肢抬高在60°以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在阳性患者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产生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大部分腰椎管狭窄患者可表现为阴性症状。
②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
大部分腰椎管狭窄患者可表现为阴性症状。
③神经系统检查
患者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④肌力检查
若神经受压严重或时间较长,患者可出现足踝部肌力下降。
⑤爬楼梯测试
上台阶时症状较轻,下台阶时酸、麻、胀、疼的症状较重。观察上楼梯和下楼梯时腿部是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可以判断是否有腰椎管狭窄症的高危风险。
因为上坡时,人体往往采取腰部屈曲的姿态,而下坡时,人体习惯于腰部挺直向后伸,从而造成椎管的容积比前屈时小,椎管受到的挤压力变大,所以在下坡时更容易出现下肢症状。
2.影像学检查
①腰椎X线片
判断腰椎有无骨质增生和侧突、腰椎前突是否存在、侧方是否有滑移、腰椎矢状面或侧方滑脱;
②腰椎CT检查
观察腰椎有无峡部裂、骨质在矢状面和冠状面滑移程度、有无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
③核磁共振
观察腰椎椎间盘有无退变、突出。腰椎管狭窄的程度来自于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肥厚,核磁共振可以看到椎体变化。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应将病史、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其中临床表现是基本的诊断手段。
若仅是单纯的影像学上的狭窄,不能称为 LSS(腰椎管狭窄症),而只是腰椎管狭窄。如果伴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例如间歇性跛行,则可被称为 LSS。
腰椎狭窄症的诊断流程
七、治疗
腰椎狭窄症的治疗流程
八、缓解腰椎狭窄疼痛的运动
①孩子的姿势(Child’s Pose)
跪坐在地上,双脚合拢,脚板朝天,臀部坐在两脚跟之上。
上半身向前伸展,前额轻轻触地,放松身体。
双臂置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上,手指朝后,手肘和手背部分平放上。
保持这个姿势15到20秒。
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目标是重复3次。
②双膝对胸(Double Knee to Chest)
仰卧,膝盖弯曲,双脚平放在地板上
将右手放在右膝后面,慢慢地将右膝拉向胸前,然后将左膝朝胸前拉
保持这个姿势15到20秒。
放松,一次将一条腿慢慢放松到起始位置。
做3次这个伸展动作
③骨盆倾斜/牵引(Pelvic Tilt/Drawing In)
平躺在地板上。
吸气,然后呼气,同时收缩腹部肌肉,将肚脐朝地板方向推,同时尽量使下背部变平。
保持此姿势5秒钟。
将此练习重复10次。
④平板支撑-加强核心肌群/腹肌群(Plank – To Strengthen Core/Abs)
俯卧,俯卧屈肘支撑于瑜伽垫上,小臂跟大臂呈90度角,肩部、臀部、双腿在一条直线上。
避免驼背、塌腰或者过高抬臀,进行支撑的时候,你要目视下方,不要仰头。
开始时保持10秒,最多30秒,2-3组。
目标是重复2到5次这个练习。
准备好后,以10秒为增量,通过增加支撑板的时间来增加强度。
八、康复注意事项
1.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
2.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等的强度,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和肌肉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