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ILD创新引领发展大会在蓉举办,共话间质性肺疾病学术创新与跨学科发展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2024年4月13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勃林格殷格翰支持的“第七届ILD创新引领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召开,通过促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我国间质性肺疾病(ILD)学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ILD学术创新与进步。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研发和医学部负责人张维博士等500逾位知名专家和行业嘉宾齐聚一堂,围绕ILD诊疗领域的学术发展与变迁、科研与行业的创新与合作、疾病规范化诊治以及长期全病程管理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作为ILD领域备受关注的高质量学术盛会,ILD创新引领发展大会在过去的七年中持续致力于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等跨学科学术交流,旨在合力助推中国的ILD诊疗水平,为中国ILD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第七届ILD创新引领发展大会在蓉举办

奋起直追,中国ILD诊疗已取得长足进步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类复杂、较难明确病因,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具体类型超过200种。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巨大挑战。对于早期患者如忽略就医、没有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则会进展为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或蜂窝肺,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ILD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确诊后,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30%,而急性加重后的中位生存期仅2.2个月,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表示:“以IPF为例,因其不可治愈且不可逆,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开展抗纤维化治疗对于延缓病情加重、延长生命长度、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各亚型ILD之间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应加强临床医生对于ILD及肺纤维化的认知水平,积极组织跨学科讨论、联动多学科会诊,降低误诊、漏诊或延误诊断,从而提升患者长期预后。”

徐作军教授现场发言

近年来,随着多个ILD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出现,目前ILD规范化诊疗路径逐渐明晰,多学科讨论(MDD)已经成为ILD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标准,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也已收获国内外广泛认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ILD临床诊疗水平与世界齐头并进,加之国际学术交流不断加深,我国研究者已参与多项重要的国际临床研究,为中国研究、中国临床带来可靠的科学循证。

任重道远,整体ILD规范化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各学科对ILD的认知和临床诊断能力已取得很大进步,因为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和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整体诊疗水平仍有限,存在“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非同质”等诸多挑战。如何提高疾病认知、推进早诊早治、落实规范化诊疗、建立有效通畅的转诊渠道是摆在疾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抗纤维化治疗为例,其作为影响疾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在诊疗过程中仍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尽管当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逆转肺纤维化,但研究已证实,尽早开展抗纤维化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获益。然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我国ILD患者抗纤维化治疗的应用较发达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进而带动抗纤维化治疗前移尤为重要。

行业伙伴聚焦ILD生态圈建设

大会上,聚焦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精智未来、Luca Healthcare、丽珠试剂、华西医院等行业各界伙伴还在大会中围绕领域生态与行业创新,共同探索ILD生态圈建设。未来,勃林格殷格翰也将与创新企业、医院等合作伙伴强强联手,发挥各自优势,打造覆盖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平稳期管理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案,让标准化诊断模式、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惠及更多饱受“呼吸之痛”的患者,让他们共享健康呼吸。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牙周炎的光动力治疗

上篇:CGH:炎症性肠病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动态预测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